首页 » 离岸问答 » 如何申请香港优秀人才入境??

如何申请香港优秀人才入境??

香港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于2018年8月28日开始实行人才清单政策。这个港府研讨并各方咨询了近两年的政策终于落地,可喜可贺。新政策出台后,这几天我们也仔细咨询了相关政策制定的关联部门和关联人员,以及一部分今后具体的执行人士,了解和把握了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思路。在这里,对于人才清单的政策和相关注意事项,谈谈我自己的看法。在政策颁布的一个周之内,已经有太多的照本宣科的所谓解读,想必大家都审美疲劳了,我这里就不再照文件念了,只说自己的想法,很多词汇也许有差别,意思一样就好了,请体谅。

这次人才清单,最重要的是四个大类:金融类,科技IT类,海运类,当然还有其他类。需要符合什么什么,符合的人加30分,用新的表格,等等等等,这些大家都读过稿子,我不说了,说其他吧。

1、搞清楚这个人才清单是满足哪些部门的要求。

【环境保护署】一个专业:废物处理;【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四个专业:资产管理,海运保险,精算师,金融科技 ;【创新及科技局】两个专业:数据和网络安全,创新与科技专家;【运输与房屋局】两个专业:造船师,机轮工程师及船舶总管;【商务及经济发展局】一个专业:创意产业专家 ;【律政司】一个专业:仲裁律师和交易律师。一共11个专业人才类型。对于申请的人来说,记住上述部门很重要,因为说白了,你属不属于人才清单上的人才,其实最终不是入境处说了算(特别是在一些难于判断的边沿),是这些部门(或者是代表这些部门的人)说了算。这里面,会产生一些主观判断的积极因数,在申请的时候尽量想办法来影响这些主观判断,是提高申请成功率的一个重要方法。这些办法其实在人才清单出台之前我们一直都在用。比如说,造船师和机轮工程师,香港的情况是,大量的印度人占据这些职位,海事处和运输署我估计他们也不想用这些人(但不好说啊呵呵呵)但没有办法,所以,一个造船师拿到海事处官方(当然大多是个人)的推荐信都不是不可能的,可以想象如果有这样的背书,那申请成功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同理可以推及其他。当然,再细的操作就不好展开讲,欢迎私下问我。

2、申请要尽量往人才清单靠,特别是在早期。

这次人才清单政策,看上去订得好细,比如说各种人才的细则都说了。但里面也有值得研究之处。首先,每个人才类别的要求都留出了可以特殊处理的空间,规定没有说得太满,也就是说,就算你没有“硬件”特别是“硬件”不够硬的情况下,可以用“软件”补足,而所谓的软件,比如工作经验,比如没有学位的学习历程和人生经历,只要你能让他们信你,那应该都可以。 特别是在实行的早期。港府是求贤若渴啊,名单公布了如果没有实际效果,他们会被打脸的,所以前期会稍微松点。我们也期待大量的清单人才涌入,呵呵。

3、已经递交了的清单人才们,怎么办?

如果你的申请材料已经递交了,又觉得自己属于清单人才,是否需要联系入境处做更新?这分两种情况。本月【输入优秀人才与专才咨询委员会】专家们就要开会做本年度第三次遴选了。估计卷子没递上去,不参加这次遴选的人,完全有必要再更新啊,这次11个类别,我看了下,大概占了申请人数的6成左右。你不更新,就好像高考两道大题不做,好可惜。卷子已经递上去的人,可能来不及了,但是也是可以做一些事情的,这个看你的沟通渠道而定。如果是我,基本上要做到了全部更新,尽量更新。

4、不是清单上的人才,怎么办?

不是清单上人才的同学们,如果说这次变化没有受任何影响是不可能的。但不用担心,没你想像的那么大。优才每年定额1000人,实际只能录取3、400人,其实这次出台人才清单的初衷,就是为了填这个数。就这样,也许都填不满呢。你只是没有占到这个便宜,但是,并不吃亏。也就是说,在清单出台之前你能够申请上,清单出台之后你也一定可以的。不过估计时间,会延长。简单的说,就是被人才清单上的人加30分插队了。这种时间上的拖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包装来缓解。所以,在接受现实的基础上,不要失去信心。

以上四点,我只是挑大家关心的适用的颁布文件里没有说的讲,至于其他具体事宜,香港入境处网站上讲得很清楚了。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也可以评论留言问我。或者私信我。

谢谢!
2018-09-25 10:51 添加评论
0

Suizi

赞同来自:

优才入境
2020-05-19 13:31 添加评论

要回答该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Cutieyan
Cutieyan

森迅海外咨询 - 严玲

热门问题

问题状态

  • 最新活动: 2020-05-19 13:31
  • 浏览: 24471
  • 关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