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离岸问答 » Facebook涉嫌转移资产逃税 美国税局开50亿美元税单

Facebook涉嫌转移资产逃税 美国税局开50亿美元税单

7月2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本周四Facebook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显示,美国国税局7月27日向Facebook发出了补税公告,要求其补缴30-50亿美元税收,外加利息和罚金。

国税局根据备案调查Facebook在2008-2013年度的纳税情况,发现数10亿美元资产被低估,并于2010年转移到爱尔兰的子公司。

目前,美国司法部已经要求联邦法院强制Facebook遵守国税局的命令,提交有关资产转移至爱尔兰国际总部的详细内部信息。

Facebook方面表示,准备向联邦税务法庭提起上诉,“公司不能让此次事情对经营业绩、现金流量等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2016-07-29 17:29 添加评论
0

PAAH

赞同来自:

打不开的网站也能逃税?
2016-07-30 09:48 添加评论
0

kokia

赞同来自:

被罚300亿,牛叉。
Facebook 2015财年净利润为36.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5亿元)。而Facebook 在28日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其第二季度营收比去年同期增长59%,净利润则达到20.5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6亿元),比去年同期的7.19亿美元增幅高达186%。

靓丽的财报也直接推升了公司的股价,Facebook股价在周四最高上涨4%至128.33美元,市值达到3670亿美元,超过了伯克希尔哈撒韦B类股3557亿美元的市值规模。

还没来得及高兴的小扎,闹心的事又来了,而且这次Facebook可是搞了个大新闻——就在业绩公布的同一天,Facebook因涉嫌逃税,而被美国国税局要求补缴30亿~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9亿元~332亿元)税款。

「Facebook被开50亿美元税单 」

据第一财经援引外媒的报道,28日Facebook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显示,美国国税局7月27日向Facebook发出了补税公告,要求其补缴30亿-50亿美元税收,外加利息和罚金。

50亿美元是什么概念,这一数额将超过2014年和2015年整个税务成本的总和。

国税局根据备案调查Facebook在2008-2013年度的纳税情况,发现数10亿美元资产被低估,并于2010年转移到爱尔兰的子公司。

目前,美国司法部已经要求联邦法院强制Facebook遵守国税局的命令,提交有关资产转移至爱尔兰国际总部的详细内部信息。

Facebook方面则表示,它不同意美国国税局的立场和计划,准备向联邦税务法庭提起上诉,“公司不能让此次事情对经营业绩、现金流量等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其实Facebook并非第一次遭到逃税的指控,早在2014年,其英国分公司就曾被指涉嫌逃税。据英国媒体在2015年初的披露,Facebook 2014年在英国的纳税额仅为4327英镑(约合6628.9美元),遭到了英国公众的批评。这甚至比一名普通英国人纳税还少,因为一名年薪2.65万英镑的英国人,全年纳税也达到5393英镑。

而据新华国际客户端了解,Facebook公司英国分公司共有362名员工,2014年人均薪酬高达21万英镑,销售额为1.05亿英镑。

公司销售额和员工薪酬如此之高,为何纳税额却如此低?知情人士介绍,Facebook公司通过爱尔兰总部将英国销售利润转移到“避税天堂”开曼群岛,从而节省大笔纳税。而这也是许多跨国公司的通行做法,除了Facebook以外,还包括星巴克、亚马逊等跨国企业在英国的纳税额均较低,招致英国政府不满。

「跨国公司的“逃税”花招 」

不仅仅是Facebook,许多跨国公司都曾遭到过逃税的指控,比如可口可乐、微软、亚马逊等公司就曾多次受到美国国税局的警告。

去年可口可乐公司接到通知称其有高达33亿美元的潜在逃税行为;

微软也在周四证券备案文件中说,其税务审计仍在继续,可能会产生“重大”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

而微软还曾于2014年11月在中国因为跨境避税,被要求补缴1.4亿美元(当时约合8.4亿元人民币)的税款。

这些跨国公司在各个国家的经营,看似完全遵守当地的税收条例,但是却通过复杂的税收安排和“腾挪”设计,为“合理避税”而费尽心思。那么有哪些避税手段是这些大公司常用的呢?

“转移定价”就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所谓转移定价,相关专家常季芳在其《关联方交易及转移定价浅析》中给出过定义:

即大企业集团尤其是跨国公司,利用不同企业不同地区税率以及免税条件的差异,将利润转移到税率低或可以免税的分公司,实现整个集团的税收最小化。

而其中使用最频繁的一种方式是实物交易中的转移定价,主要手段是采取“高进低出”或“低进高出”,借此转移利润或逃避税收。

另外企业还不断在金融、专利领域进一步挖掘“逃税”空间。比如,一家在欧洲经营的跨国公司,在欧洲各国普遍实施量化宽松的低利率货币政策的时候,其放弃在当地银行的借款,转而向另外一个低税收国家的关联公司举借高利息贷款,就是明显的逃税行为。

不同的行业还有更加多“逃税”花样,比如高科技行业跨国公司更容易采用的逃税方式就是无形资产的转移定价,他们通过分公司签订许可证合同或询合同等,以提高约定的支付价格,转移利润。

不仅如此,通过关联方交易减少企业的整体纳税支出也可以实现合理避税。例如,将企业的研发中心设在企业所得税率较高地区的企业内,这样发生的高额的费用使该企业利润降低,所得税缴纳额下降。

可以说,对于这些深谙法律知识和法律技术的跨国企业来说,利用钻法律的“空子”来实现“合理”逃税并不是一件难事。不过,一些违法的避税行为一旦被所在国查出,跨国公司将面临补征税款和利息处罚。事实上,已经让不少大企业为此付出了代价。

而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前不久辞任英国首相的卡梅伦曾说过的一句话或许可以促使它们进行反思:“逃税企业应该‘清醒过来’,正视纳税责任。”
2016-07-31 14:45 添加评论

要回答该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热门问题

问题状态

  • 最新活动: 2016-07-31 14:45
  • 浏览: 54024
  • 关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