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离岸问答 » 中国企业在英国投资指南(2014版)完整版

中国企业在英国投资指南(2014版)完整版

《中国企业在英国投资指南(2014版)》由中国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编写,由英国驻华大使馆繁荣项目基金(SPF)支持,是此类双边合作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提供参考的首例。

中国企业在英国投资指南(2014版)完整版


目录
序(张燕生) ................................................................................... 1
序(利文斯顿勋爵) ........................................................................ 2
前言 ................................................................................................. 3
第一章 中国在英国的投资迅猛增长 ................................................. 4
1.1 中英双边经贸关系迅猛发展........................................................ 4
1.2 中国企业在英国投资特点 ........................................................... 7
1.3 中国企业在英国投资发展前景 .................................................... 9
第二章 英国投资环境的突出优势 ..................................................... 11
2.1 独具综合竞争优势的英国总体经济环境 ..................................... 11
2.2 英国宏观经济增长在欧洲国家表现最佳 ...................................... 11
2.3 对外资高度开放的经济体系和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 ............. 12
2.4 非常便利的营商环境 ................................................................... 12
2.5 完备和发达的基础设施体系为企业经营提供保障 ........................ 13
2.6 高素质人力资源与恰当的劳动力价格 .......................................... 14
2.7 世界级研发基地和先进工程.......................................................... 14
2.8 合理的税收体系 ........................................................................... 15
2.9 高度发达、特色突出的服务市场 .................................................. 16
2.10 英国可成为中国企业开拓全球市场的跳板 ................................. 16
第三章 中国企业赴英国投资的重点产业领域 .................................... 18
3.1 英国的综合产业优势 .................................................................... 18
3.2 中国企业投资英国的总体思路 ...................................................... 18
3.3 重点投资产业 ............................................................................... 19
3.4 中国企业对英投资的潜力 .............................................................. 30
第四章 中英相关政府部门与投资促进机构 ....................................... 31
4.1 促进中国企业到英国投资的中国政策与机构 ................................ 31
4.2 英国相关机构 .............................................................................. 34
4.3 中国对英投资服务促进机构 .......................................................... 35
4.4 英国促进中国企业对英投资的服务机构 ........................................ 36
4.5. 金融支持机构 .............................................................................. 37
第五章 对中国企业赴英投资的重要建议 .......................................... 38
5.1 积极利用英国投资促进机构的免费服务 ........................................ 38
5.2 重视中介服务的作用和价值........................................................... 38
5.3 熟悉签证便利化政策 ...................................................................... 39
5.4 提升企业在英国竞标能力,建立快速商业决策机制 ....................... 39
5.5 加强在英国投资后的本土化运作 ................................................... 40
5.6 尊重当地社区,主动与工会协调关系 ............................................ 41
5.7 积极开放地与媒体打交道 .............................................................. 41
5.8 加强保护知识产权意识 .................................................................. 42
5.9 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主动保护生态环境 ........................................ 42

张燕生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序

在中国的相关政府机构、英国驻中国大使馆和英国繁荣基金支持下,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编制的《促进中国企业赴英国投资指南(2014 版)》,是2013 年中英第五次经济财金对话政策成果之一,旨在顺应中英经贸合作大潮流与大趋势,为推动中国企业赴英国投资提供更具可操作性的指南,服务于中国企业现实需求,提高对英投资效率,促进两国经济共同繁荣。

中国目前已处于大规模对外投资发展阶段。2013 年中国对外投资超过900 亿美元,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2014 年中国对外投资流量有望超过1000 亿美元,未来五年对外投资规模将达到5000 亿美元。中国加快对外投资步伐对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规避贸易摩擦、平衡国际收支、培育跨国公司、创造新的国际竞争优势将发挥重大战略作用。

中国与英国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英国经济高度开放与高度多元化。英国已成为高度发达经
济体,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接近80%。无论是经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还是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及国际金融中心,并进一步迈向国际创新研发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和绿色低碳经济领先国家,发展理念创新、科技创新和服务创新始终推动着英国繁荣与发展。中国目前正处于重化工业发展阶段,2013 年制造业对GDP 贡献高达44%,服务业贡献只有46%。中国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探索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中国需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英国的优势产业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目标高度契合。加快中国企业对英国投资,将推动两国实现产业优势互补。特别是英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优势将帮助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创造中英合作新的增长点。通过推进中国企业赴英投资,既能推动中国创新发展,又有利于推动英国经济增长。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局面下,中英双方互有需求。中英通过投资深化合作必将进一步推动世界繁荣。

目前中国正在研究制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也是“十三五”时期中国的重大任务。希望这本投资指南,能推动更多中国企业赴英国投资,发挥两国经济互补优势,深化中英经贸合作领域,提升中英经贸合作战略高度,使两国合作不仅有利于中英两国,也有利于中国与欧洲合作,更有利于全球经济复苏。


利文斯顿勋爵 英国贸易与投资国务大臣 序

作为英国投资与贸易国务大臣,我很荣幸能够为《中国企业在英投资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作序。该指南是中国与英国政府史无前例的合作成果。

英国是欧洲最受欢迎的投资目的地。对此,英国政府感到非常自豪。双边投资不仅仅带来资金的流动,同时也促进了技术、创意、人才和实际经验的交流,开拓了新市场。双边投资本身就是各国经济发展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

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中国企业近年来对英国的投资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并且这些投资愈来愈广泛地分布在英国经济的各行各业。英国一直都是一个对外商投资非常开放的经济体,为此我们非常自豪。我们毫无保留地欢迎中国公司在英国开展业务。

《指南》对英国良好的投资环境进行了分析,包括:可预期的法律和监管制度;庞大的人才和
高效的资本市场;历史悠久的创新历程和创造力,这在2012 年奥运会期间得到充分的展示;有利的地理位置:处在亚洲和美国之间,可以方便地进入广阔的欧洲市场。

未来一段时期中国海外投资还将维持高速增长势头。我们希望英国能够充分参与和融入中国海外投资活动并促进双方共同实现“双赢”。为此,我们积极支持和促进《指南》的编制工作。希望通过《指南》将英国的投资环境、重点引资领域更清晰地呈现给中国投资者,并为其提升在英国的投资效率提供更具可操作性的建议。

我的贸易投资总署同事,无论身处英国还是海外,都共同致力于吸引更多的中国投资。我们非常期待和中方各界一起合作,继续深化中英双边关系。

前言
中国对外投资规模迅猛增长已经引起包括英国在内,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高度关注。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新的制造业中心和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家,中国外汇储备高达3.7 万亿美元,人均GDP 超过6000 美元。根据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邓宁的对外投资发展阶段理论,中国正处于对外投资发展的第三阶段,即对外投资增速远远超过引进外资增速,并正迈向第四阶段,即成为净对外投资国。这一变化有望在“十二五”末期,即2015 年或2016 年实现。从现实看,近五年中国对外投资规模年均增速高达20% 左右,2013 年对外投资规模达到901 亿美元,对外投资存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作为全球第六大大经济体,英国是全球最发达、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2012 年末累计吸收外资存量达到1.32 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中国,是欧洲最开放、吸引外资项目数量最多国家。英国不仅在基础设施、高端制造、研发设计、金融、地产等各个领域有巨大投资潜力和吸引外资需求,同时拥有化工、制药、生物技术、食品饮料、电子工业等世界级领先产业需要新的投资。中国企业赴英国投资,可在品牌、管理、研发设计、技术创新、国际市场开拓、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等各个领域与英国的中高端产业链衔接,建立全球供应链和生产网络,还可将英国作为对欧洲、非洲、美洲等开展投资贸易的最佳商业跳板实现全球化运营。伦敦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将对推进人民币国家化、中国金融国际化进程,服务于中国的走出去战略至关重要。

2013年底,英国首相卡梅伦率领迄今最大规模代表团成功访华,成员包括外交、商业、科技、卫生、文化、环境等多位部长级官员和约150 位工商界领袖。中英两国签署了投资、科技创新、金融等领域一系列合作文件。英方允许从事批发业务的中资银行在英开设分行,中方按照市场驱动原则支持伦敦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双方承诺将密切人文交流,英方简化中国游客和商务旅客签证手续,解决在英中方企业员工签证难问题。卡梅伦首相访华不仅体现了英方高度重视与中国合作,而且掀开了中英经贸合作新篇章,必将推动中国企业赴英投资的新一波浪潮,深化中国英两国战略伙伴关系,推动两国共同繁荣与发展。

第一章

中国在英国的投资迅猛增长

中英两国经贸关系源远流长,发展迅猛。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促使两国及时调整各自的产业重点和发展战略,双边贸易和投资互补性特征日益明显,经贸关系迅速提升。中国企业对英投资在迅猛增长过程中呈现出投资领域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特征。未来两国在基础设施、能源、金融、高端制造业、高科技产业领域内有巨大发展潜力和空间。

1.1 中英双边经贸关系迅猛发展
  1.1.1 中国企业对英投资迅猛增长:超越对其他欧洲国家投资
  2003-2012 年,中国企业对英国投资净额增长迅猛,年均增长率高达83%,呈现井喷式增长(图1-1)。2012 年,英国已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第四大目的地(表1-1)。中国对英国直接投资存量于2012 年上升至第八位(表1-2)。

  英国是欧洲国家中外国直接投资的首选目的地,被称为欧洲门户。从主要发达经济体引资情况看,英国近年引资无论是流量还是存量均居于前列(图1-2、图1-3)。因欧元区尚存问题,英国被视为相对安全的投资“避风港”。

  英国贸易投资总署数据显示,已有超过500 家中国企业在英国投资设立机构。2012 年,中国企业对英投资达到27.75 亿美元,同比上升95%。近年来出现了几宗对英投资标志性案例,如中国房地产开发商总部基地投资12 亿英镑开发伦敦皇家阿尔伯特码头,大连万达集团投资7.2 亿英镑进行的西南伦敦酒店项目,华为宣布未来五年在英国新增投资13 亿英镑等。

伦敦人民币市场的发展也为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开展提供了便利。2012 年4 月,伦敦金融城人民币业务中心计划正式启动,其目标是把伦敦打造成为人民币国际市场的“西方中心”,从而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该计划将推动伦敦出台私营和公共部门发展战略,以推动伦敦成为人民币产品和服务中心,与香港和其他金融中心互为补充。2013 年6 月,旨在为双边经贸往来提供支持并维护金融稳定,中国人民银行与英格兰银行签署了规模为2000 亿元人民币的中英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伦敦分行等中资银行也相继在英发行人民币债券。

  中英两国在进一步深化经贸战略合作对话机制、降低投资壁垒方面也做了诸多努力。2013 年10月15 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和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在北京共同主持了第五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双方签署了谅解深化合作谅解备忘录,承诺通过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深化在贸易和投资、金融部门监管与发展等领域的合作,推进面向未来、互利共赢和增长导向的中英经济财金关系,支持全球经济复苏。在 2014 年发布《中国企业在英国投资指南》是双方签署的备忘录成果之一。

  1.1.2 双边贸易呈稳步上升趋势
  ——货物贸易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 2012 年中英货物贸易达631 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7.5%。其中,中国对英出口463 亿美元,增长4.9%;自英国进口168 亿美元,增长15.5%,增幅在中国与欧盟主要贸易伙伴中位居第一。 2013 年中国与英国双边贸易额再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700 亿美元。2009 年以来,中英两国的双边贸易额一直呈稳步上升趋势(见图1-4)。

  目前,英国自中国进口的前三大类商品是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英国对中国出口的前四大类商品是运输设备、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化工产品。此外,英国重新获得了其在汽车工业方面进出口大国的地位,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销售市场,捷豹路虎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也节节攀升,2013 年前11 个月,捷豹路虎累计在华销量达到83499 辆,同比提升28.2%。

  ——服务贸易
  英国是全球第二大服务贸易出口国,2011 年中英两国政府签署了服务贸易合作谅解备忘录,建立了双边服务贸易合作机制。目前,英国汇丰银行在华开设多家分支机构,苏格兰皇家银行在华参与设立了第一家合资证券公司;中国电信在英启动移动通信服务,中国五大商业银行实现在伦敦子公司齐聚首。两国在教育、旅游、展会和创意设计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拓展。

1.2 中国企业在英国投资特点
  1.2.1 投资领域多元化
  在投资领域上,中国企业在英国的投资领域逐渐分层次、分领域地拓展到产业链全环节。在英中资企业已形成金融、贸易、运输、电信服务及研发、制造、文化传媒旅游、地产等七大行业群(见图1-5)。

  1.2.2 中英两国企业的合作更具互补性
  中英企业合作互补性强。英国企业在产业链高端环节优势突出,对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中国企业而言,具有较大吸引力,两国企业更加容易在产业链各环节实现专业化分工和互补。同时,英国具有欧洲最为便利化的商业环境,非常欢迎中资企业的投资。中国企业更加容易融入英国市场,尤其在技术壁垒、市场准入方面,除了极少数国家安全领域,企业间的合作方式灵活多样。

案例一:
上汽在英国的产业链环节的配置——收购知名品牌和技术

2004 年,上汽出资10 亿英镑(约合109 亿元人民币),英国罗孚则以现有技术研发平台、工厂等出资共同成立一个新的合资公司。上汽占有70% 股份,罗孚占30% 股份。罗孚同意将其完整的汽车工程研发和设计的知识产权全部转入新合资公司中,而上汽集团因为拥有70% 合资公司股份而对这些知识产权拥有绝对控制权(见表1-4)。2007 年,上汽购得名爵的知识产权。之后,上汽开始在中国市场出售其自行研发的MG6 中级轿车。2010 年,上汽投资了470 万英镑在伯明翰成立了一家汽车设计中心,作为上汽全球设计总部,负责名爵品牌车型的设计和研发工作。通过一系列投资,上汽获得核心技术、品牌和商标权益,并为其进入欧洲市场及美国市场提供便利。
  1.2.3 中资企业注重利用英国金融领域优势
  英国的比较优势更集中地体现在金融、法律和媒体公关等专业服务行业及部门,能够帮助中国企业获得品牌、市场、营销渠道等商业性资源。如英国金融机构本身就掌握大量的市场环境和商业项目等方面的有价值的信息,而这些机构还可以为企业海外运营提供配套的金融服务,与这些机构合作往往事半功倍。

  案例二:
  光明集团通过利安资本(Lion Capital)并购维他麦
  私募基金等国际投资机构掌控着一些具有投资价值的项目。利安资本是一家专注于欧洲境内消费品领域投资与并购的知名投资基金,过去对维他麦公司享有100% 控股权。光明以1.8 亿英镑现金,从利安资本收购了维他麦60% 的股权。光明作为一个有实力的海外投资者,与利安资本合作为其进入英国市场扫清了障碍。
  1.2.4 中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英投资“齐头并进”
  在英国市场投资的中资企业不仅是国有企业,越来越多的中国民营企业开始大规模进入英国市场。特别是在制造业和地产行业,中国大型民营企业开始大举投资英国。由于英国市场环境高度开放,投资便利化程度高,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在面对英国市场的投资机会时,能够公平竞争,借助当地的引资政策较为顺利地进入英国市场,这也在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英国市场的高度开放和公平。

  1.2.5 在许多产业领域已经形成全产业链投资和投资集群
  在英国几近“零壁垒”的投资环境的支持下,中国企业基本上在产业链各环节都能较为便利地进入英国市场。在部分行业,中国企业已在当地形成产业集群,如汽车行业,上汽、长安、吉利均已进入英国市场,从整车到零部件,均建立起研发、生产、营销等各环节的据点;电信行业三大通讯服务提供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以及两大通讯设备制造商中兴、华为也已进入英国市场;在金融行业,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外,在英国设立非经营机构的中资银行也在不断增加。这些行业的中资企业已经初步具备海外市场的集群式发展规模和效应,为整个行业产业链的海外延伸奠定了基础。

1.3 中国企业在英国投资发展前景
  1.3.1 中国的巨大投资能力与空间
  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已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及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3 年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较上年增长1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6.8%,成为世界三大对外投资国之一,未来投资潜力仍有巨大的上升空间。而发达国家拥有的产品高端环节比较优势和引资潜力为中国企业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奠定了基础。英国在中国对外投资并购过程中成交数量和交易金额均占据显著位置,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见图1-6)。未来中国企业基于对英国研发设计、品牌管理、中高端制造与服务的需求将驱动其对英国等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意愿不断高涨。

  英国的投资环境在发达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2012 年末累计吸收外资存量达到1.32 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中国,在欧洲是最开放、吸引外资数量最多的国家。2012 年欧洲吸引外资整体下降2.8%,但英国外来投资项目同比增加了2.7%,在整个欧洲的外国直接投资中占18%(高于德国的16%),继续保持其欧洲第一大投资目的地国家地位。

  1.3.2 英国的巨大引资需求和中国的投资需求
  英国目前是全球第六大大经济体,在基础设施、高端制造、研发设计、金融、地产等各个领域都有巨大投资潜力和引资需求,在化工、制药、生物技术、食品饮料、电子工业等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为中国投资者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根据本指南编写组开展的调查问卷,中国企业赴英国投资的主要目的依次是开拓市场、获取研发平台、培育品牌、构建营销网络、吸收国际化人才和提升管理水平(见图1-7)。

  1.3.3 中英两国贸易和投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通常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可以相互促进。中英双边贸易迅速发展可以带动相关投资,尤其是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使双方企业的业务相互渗透,使中国企业在英投资配套服务有了更多保障。随着两国投资结构不断升级,将带动贸易商品结构相应升级,中国对英国出口也不再局限于加工贸易和低端产品,未来在能源、基础设施,如高铁、核电领域的广泛合作将带动中国国内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如成套机械设备对英出口增长。中国投资也会带动英国制造产品源源不断进入中国市场。

第二章

英国投资环境的突出优势

  英国地处北大西洋中心地区,是连接美洲、欧洲、非洲、亚洲的重要枢纽。目前英国是世界上投资吸引力最高的国家之一,各国企业来欧洲发展国际业务的首选投资目的地之一,全球顶尖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中心。英国在2013-2014 全球竞争力指数排名第十,比上年前进两名。

2.1 独具综合竞争优势的英国总体经济环境
  英国的总体经济环境的吸引力体现在,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高度稳定,科技、通信建以及教育体系均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企业文化、企业家精神、熟练的技术工人和交通、物流基建等各领域都独具特色。英国在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和能源领域具有特别强项:产学研合作世界排名第二,可再生能源项目外国直接投资世界排名第二,最佳科研机构世界排名第三,电力与电信基础设施世界排名第三。优势经济条件都使英国的比较优势具备了可持续性并逐渐增强。高水平的生活质量、多元文化和世界通用的语言也使英国具备了吸引人才的得天独厚优势(图2-1)。

  根据安永事务所调研,以上各方面对500 家跨国公司的吸引力都超过或接近8 成。根据本指南编写组调查问卷,93% 的中国企业认为高效率的金融商贸服务、开放性与透明性是英国投资环境最突出的优势,其次是分别是交通跟基础设施与高素质、合理的劳动力市场。

2.2 英国宏观经济增长在欧洲国家表现最佳
  自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英国经济也受到了严重影响。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削减公共支出和削减赤字、放宽货币政策并引入结构性改革。公共赤字自2010 年起至2013 年已下降了三分之一,据预测将在2014-15 财年减半。利率也一直保持在历史最低水准。

  2013 年以来,英国经济开始强势复苏。2013 年四季度,英国和加拿大一起成为发达国家中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最新经济数据也验证了英国经济正在持续复苏。英国消费者和企业信心水平已经回升。独立预测对英国2014 年经济增长的预测均值是2.7%,欧盟委员会预计英国2015 年增长将为2.5%。

合理的经济结构也是英国经济呈现稳定增长势头的重要原因之一。服务业尤其是银行、保险及商业服务业目前占据英国GDP 的最大份额,高达78%。同时,英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欧洲最大的军火、石油产品、电脑、电视和手机的制造地,生物制药、航空和国防是英工业研发的重点。

2.3 对外资高度开放的经济体系和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
  英国欢迎并积极吸引外国投资,而且吸引外资行业跨度很大,在商业服务、创意产业、媒体、金融等多个领域中外国资本都得到了广泛利用( 图2-2)。

  2007-2011 年,伦敦吸收了中国在欧洲总投资的15%,居欧洲各城市之首;2012 年,英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项目731 个,几乎相当于西班牙、法国、德国三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的总和(761),在欧洲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项目中遥遥领先( 见图2-3)。

2.4 非常便利的营商环境
  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英国是排名欧洲第一、世界第五的最受欢迎的营商地点。2013 年世界银行对全球187 个国家的评估中将英国在全球各国营商环境便利程度排名至第十位,在全欧洲排名前列,并成为欧洲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领导力量( 见表2-1)。伦敦经常被评为在欧洲进行商业活动的最佳城市。


2.5 完备和发达的基础设施体系为企业经营提供保障
英国在交通物流、能源电力、通讯等基建设施领域在欧洲处于领先地位。英国政府于2012 年12
月发布了《国家基础设施规划2012 年更新版》, 旨在推动英国基础设施投资,刺激英国经济增长。

  ——交通物流
  英国拥有世界级的交通运输网络,提供了通向欧洲大陆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快速交通连接。根据2012 年统计数据,英国公路总长39.5 万公里;高速公路3617 公里,约占公路总里程的1%;英国开放铁路总长约15753 公里,其中电气化铁路5265 公里,占33%。伦敦是拥有世界最大规模地面和地下铁路网络的城市之一,地铁全长391 公里,年运送乘客约8 亿人次。英吉利海峡隧道是欧洲最长的海底铁路隧道,仅需半小时即可抵达欧洲大陆。从英国主要城市和工业中心都可以直接办理通过海底隧道的客货运业务。

  英国是欧洲最大的航空交通系统,具有60 多个民用机场,拥有世界最繁忙的10 大航空条线中的6 条。中投公司持股10% 的伦敦希思罗机场是欧洲最大的航空枢纽港。截止2013 年11 月,其吞吐量已达6655 万人次。英国港口和水运非常发达,拥有超过100 个港口,吞吐量超过5 亿吨,年增长率约为2%,按照货物装卸量计算位居欧洲首位。内河航运共3200 公里,其中620 公里用于运货。

  英国发达的通讯基础设施居于世界前列,互联网宽带和光纤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截止2011 年,英国有1900 万家庭连接互联网,覆盖率达77%。自2011 年起,英国政府计划投资1.5 亿英镑发展移动宽带网络,以实现99% 的人口覆盖率。4G 网络覆盖率已达到45% 以上。邮政网络也很发达。固定电话普及率52.2%,移动电话覆盖率99.8%。

  ——充足的能源供给保障产业发展
  英国能源丰富程度在欧盟国家中居首位,是欧盟最大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石油蕴藏量约10-40亿吨,天然气蕴藏量约8600-25850 亿立方米。天然气已取代煤炭成为主要能源。2012 年,英国电力产量居全世界第11 位,年产量约为3460 亿千瓦时,拥有完善的发电站及变电站网络和四个输电系统。目前英国本国发电量已可满足国内需求。其中位于约克郡的德拉克斯发电站(Drax Power Station)是英国最大的燃煤发电站,具备4,000 兆瓦的发电能力,可满足英国7% 的电力需求。

  低碳经济的概念出自于英国。英国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应用,核电、风能、生物能、太阳能等可再生绿色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不断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2012 年达到了413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的11.3%。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开发系统,为投资者采用清洁技术开展工业生产活动提供了可能和支持。

2.6 高素质人力资源与恰当的劳动力价格
  英国拥有享誉全球的科学及创新网络,英国人获得过23 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DNA 双螺旋结构由剑桥大学教授发现,剑桥大学也积累了大量世界先进生物制药技术专利,期待投资者将技术转化为产品。英国还建立了有效的研究开发扶持制度和先进的高等教育体系,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培育了大量世界顶级人才。完善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体系培养了庞大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队伍。目前,超过135,000 名中国学生在英国求学,其中超过100,000 名学生就读于高等院校。这为中国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双语人才库。

  世界银行认为英国是仅次于丹麦的“欧洲雇用市场第二强”。英国国民的就业灵活度比较高,刚性就业指数比较低,没有全国性的最低工作时数及工资限制,有效地保障了外资企业在英国既能募集到充足的优质劳动力,又能在用工方面保持一定灵活性。

2.7 世界级研发基地和先进工程
  英国基础研究的水平与美国接近,英国在产品研发方面投入巨大,其在不同行业研发投入的比重见图2-4。英国中央和地方政府鼓励开展高科技研发活动,包括提供免费、优惠使用办公设施,协助制定商业计划,寻找合作伙伴等服务。2013 年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成果之一就是建立2 亿英镑的联合研究创新基金,通过举办科学研讨会、政策对话,开展人才培养、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合作,促进两国在创新领域的合作。双方政府、大学以及工商界联合开发了30 多个科技园区,如剑桥科技园区和曼彻斯特科技园区等。英国生物科技、电子等研究实力也十分强大。英国享有世界级纳米技术研究的声誉,有贯穿全国的强大研究机构网络作为支撑。华威大学创意产业平台(WMG)等产学研合作平台依托英国高等教育体系,无偿为中小企业提供实验室等研发平台。

2.8 合理的税收体系
  英国的税收体系在全世界都非常具有吸引力。无论是是从G7 还是从G20 集团看,英国的主要税率水平都是最低的(图2-5)。2013 年,英国公司税从24% 降至23%,远低于其他国家30% 左右的平均水平;雇主应缴社会保障费用方面英国也较其他国家而言具有优势,税率不及法国、意大利等的一半。至2015 年,英国会成为G20 国家中税率最低国家,税率将降至20%(见图2-6)。

2.9 高度发达、特色突出的服务市场
  ——金融服务
  伦敦是世界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是全球最大的外汇交易市场,目前在全球每日超过5 万亿美元的外汇交易量中,伦敦占有大约40% 的份额; 伦敦还是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全球最大的再保险市场之一以及世界领先的航空与航海保险市场。全球众多金融机构在伦敦设立分支机构,金融市场发达,为各类客户提供丰富和具有创新性的融资支持和金融解决方案。由于市场竞争充分,流动性充足,金融机构能够提供富有竞争力的市场利率,多元化的金融产品以及高效金融服务,吸引了大批外国投资者,并成为全球重要资本汇集地。

  ——财务、技术和商务咨询服务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咨询服务业的国家,目前共有咨询机构2000 多家,主要分工程项目咨询、技术服务咨询和经营管理咨询等三类。英国会计师和律师事务所也进入了成熟阶段。普华永道安永本部都设在伦敦;年利达、高伟绅、史密夫等英国著名律师事务所,为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提供法律诉讼和争端解决服务。投资银行的顾问咨询服务在英国也十分发达,国际上众多的投资银行在伦敦设有分支机构,提供广泛的财务顾问咨询服务,为客户的投融资活动提供全方位支持。

  ——国际仲裁
  英国是国际商事仲裁的发源地。英国为商务争端提供仲裁的机构主要有伦敦国际仲裁院和伦敦海事仲裁协会。伦敦国际仲裁院是目前英国最主要的国际商事仲裁机构,尤其擅长国际海事案件的审理,并具有极高的国际声望。英国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目前重要的职能之一是提供国际航运仲裁服务。

2.10 英国可成为中国企业开拓全球市场的跳板
  英国可以作为中国企业的跳板开拓全球市场。近年来,中资公司通过在伦敦投资并购,获得了在非洲开发矿产、在南美开发铀矿等矿产资源的机遇。英国也成为中资企业开拓欧洲市场的窗口,雷士照明在成功投资英国后,目前已将产品销售到欧洲大陆市场。目前,银行保险、贸易运输、电信、传媒、旅游和汽车制造六大领域的中资骨干企业都已在英投资,不少设立了欧洲总部。

中英两国企业也可以合作开发第三国市场。中英两国企业各有优势,双方优势互补在第三国市场可以形成强大的竞争力,有更多项目机会。例如,英国麦克唐纳公司在东非与中国企业的合作以及中国移动与沃达丰合作在缅甸竞标电信经营牌照。

案例三:
  从英国开展全欧洲范围内的业务
  ASIMCO 正是依靠英国平台加强与欧洲各地区的技术互动,从而第一次实现中国企业开展全球化的零部件业务。ASIMCO 在中国拥有五家新工厂,其中一家生产凹轮轴设备产能已达到500 万铸件,相当于德国轿车总产量的一半。
  ASIMCO 一直追求在所有生产领域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因此大力推广全球化业务,不断增加英国办事处的职工雇佣量,英国办事处也成为ASIMCO 发展规划中的关键。选址MIRO 的决策使ASIMCO 可以与欧洲其他区域更为广泛的开展工程和测试技术合作,并更快地接触欧洲最新的技术研发成果。

第三章

中国企业赴英国投资的重点产业领域

  英国是世界重要经济体,也是欧盟核心国家,在国际政治和经济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瞄准英国,将英国作为全球扩张的起点,并逐渐形成产业集聚;英国政府也对中国投资表达了热烈欢迎,2013 年底卡梅伦访华期间强调了英国市场开放的重要性,指出中英两国在众多产业领域存在着强互补性。

3.1 英国的综合产业优势
  英国不仅拥有工业革命先行者的悠久历史和雄厚基础,而且在全球经济进入信息时代后保持了强大产业实力和竞争优势,在基础设施、能源、高精尖制造业、传统加工业和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保持着国际领先地位。

世界银行统计数据表明,英国作为较早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其制造业在经济中始终保持重要地位,其中机械和运输设备比重最高,占英国制造业增加值的1/4,其次是食品、饮料和烟草,在制造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呈持续上升态势。作为发达国家,服务业是英国经济的主体,增长势头更加强劲,显示出较强竞争优势。近十年来英国服务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由72.05% 上升至78% 左右,其中金融服务、商务服务、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等行业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3.2 中国企业投资英国的总体思路
  当前,中国企业对英投资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而英国市场还存在着广阔的投资空间和需求潜力。2013 年卡梅伦访华目的之一便是为中国在英国投资进入新阶段铺路,展现了吸引中国企业在英投资的意愿。中英双方政府应该以此为契机,以积极的态度加快对英投资进程,充分发挥中英两国的比较优势,努力搭建更高层次的投资促进平台,解决投资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发挥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力量。通过推动中国对英投资,带动双边经贸关系和金融合作深化,扩大双边贸易繁荣和金融合作。

  中国企业应紧抓英国大力吸引外资的有利机遇,积极利用两国优势资源,整合双边产业链条,依托英国较强的设计、研发和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培育自主品牌,打造中国企业国际竞争新优势,在互惠互利基础上,一方面加强中国投资和服务的英国本土化,为英国市场和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高效的服务和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以英国为突破口,适应发达国家营商环境和法律规则,为进入更加广阔的发达国家市场乃至全球市场奠定基础。

  根据指南编写组开展的调查问卷,在英投资领域展望前四位排名依次为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显示出中国企业对英国服务业未来投资的期望较高。

3.3 重点投资产业
  3.3.1 基础设施
  英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十分开放,目前约40% 的基础设施所有权由外国投资者控制。2011 年10月中英双方签署了基础设施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英方明确表明欢迎中国投资。2012 年12 月英国颁布了新的《国家基础设施计划》,预计可吸纳高达3300 亿英镑的投资,并确定以私人投资为重要推动力。英国的公私合营投资法律框架公开、透明,有利于激励私营企业积极参与;丰富并有创新性的金融服务信贷支持为私人投资进入基础设施领域提供了便利,政府担保、公共资本等先期进入对私人投资进入发挥了较强“杠杆”作用。英国政府还出台了其他保障措施吸引私人投资,如通过价格稳定措施给予企业市场信心,减少繁琐的申请手续,提供国家主权信用支持的信贷等。

  《国家基础设施计划》将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投入300 亿英镑用于建设高速铁路网等交通基础设施。预计未来英国铁路、公路、供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具有良好的投资前景,主要包括从伦敦通往北部的2 号高铁,投资价值估计为327 亿英镑;到2014 年投资60 亿英镑用于铁路车辆;资本价值为41 亿英镑的泰晤士潮路新的废水隧道等。

  未来几年内,英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将推出超过500 个项目,其中在废物处理、水、交通运输等领域机会较多、前景较好。在高铁建设领域,按英国政府计划,2026 年建成一期工程“伦敦至伯明翰线”,投资额约为170 亿英镑;2033 年建成二期工程“曼城、利兹及西斯罗机场延线”,也将为中国企业带来较多投资机会。

  从中资已经在英国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看,规模惊人。2011 年,李嘉诚以24.1 亿英镑收购英国水务公司;2012 年,中投公司以12 亿英镑购入泰晤士水务公司8.68% 的股份;同年,中投公司收购了希思罗机场控股公司10% 的股份。2013 年,北京建筑工程集团投资1200 万英镑,获得占地150 英亩、项目价值8 英镑的曼彻斯特机场合资项目20% 的股权。

  2013 年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中东欧16 国领导人在罗马尼亚议会宫共同参观中国铁路等基础设施及装备制造展时,特别强调引导中欧企业优势互补与合作,并向欧洲推销中国的高铁技术和设备。卡梅伦访华期间,中国表示有意向英国基础设施进行数百亿英镑投资,其中包括对英国HS2 高铁投资。目前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已明确向英国表示有意承建从伯明翰东部郊区高铁中转站到机场及其他城市的铁路。中国高铁在中国的成功运营以及中国在高铁技术、设备、与施工的合理成本控制将使中国企业在英国具备竞标投资项目的优势。

  3.3.2 能源
  英国能源供给已由单一化石燃料向多元化、清洁化转变。从当前英国能源供给形势看,按欧盟《大型燃烧电站指令》要求,英国将陆续关闭部分燃煤电站;英国现役16 座核电站中15 座将于2023 年底达到设计寿命;现役多座燃气电站将于2030 年前退役。英国发电能力总计将减少4000 万千瓦以上,发电领域投资需求将呈现刚性增长,存在巨大投资需求。

  继李嘉诚旗下公司先后在英国投资天然气和电力后,中国三家大型石化企业也分别于2011 年、2012 年和2013 年进入了英国市场,为中国石化相关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后续进入英国市场铺平了道路。

案例四:
  李嘉诚投资英国能源
  英国能源市场的巨大需求孕育了良好投资机会。在过去3 年中李嘉诚旗下公司先后在英国能源领域投资天然气和电力。2010 年,长江基建以58 亿英镑从法国电力公司EDF 手中买下英国电网业务;2012 年,长江实业牵头,斥资6.45 亿英镑收购了英国天然气公司Wales and WestUtilities。目前英国30% 的电力供应,25% 的天然气,都依赖李氏家族企业。英国能源市场潜力和对外开放程度给外资创造了诸多机会,这些投资在追求收益的同时,也为英国解决了能源领域资金短缺问题。
案例五:
  中国大型石油石化企业在英国并购
  2011 年中英双方签署的总额约47 亿美元的政府协议和商业合同中,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与英国石油化工企业英力士集团两个全资附属公司英力士欧洲控股有限公司、英力士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在英国签署框架协议,中石油向这两家炼油厂注资10.15 亿美元,化解了金融危机后英士力集团债务困局,也获得了辐射全欧洲的贸易网络。

  2012 年,中国石化通过全资子公司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公司,以约15 亿美元交易价格收购加拿大塔利斯曼能源公司英国子公司49% 股份项目正式交割,首次开拓了中国石化在英国北海地区油气业务,标志着中国能源企业首次进入北海油气资源投资开发行列。

  2013 年,中国海油与英国天然气集团签署系列协议,英国天然气集团将自2015 年开始以其全球LNG 资源组合向中国海油供应每年500 万吨、为期20 年的LNG 资源。合同签署后,中国海油的中长期LNG 合同量将达到每年2160 万吨。
  从可再生能源发展看,英国制定了2050 年前减排80% 二氧化碳的目标,为能源清洁化领域的投资提供了较多的机会,包括陆地和海上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浪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为落实新能源计划等能源政策,英国政府将推出鼓励电力市场投资新政策,计划投资金额高达1100亿英镑,并承诺保障可再生能源和核电的上网电价,以促进产业发展。

  按照英国政府现有的发展目标,2020 年将有15% 的能源来自可再生能源,为此英国30% 的发电总量需依赖可再生能源发电,发**资需求为700-750 亿英镑,海上输电为200 亿英镑。结合中国绿色能源开发能力迅猛发展态势,中资企业在英国清洁能源领域有巨大投资机遇。中法在英共建核电站将是一个良好开端。

  中国企业获准参股英国核电站项目
  2013 年10 月,英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到访广东台山核电站,并宣布英国政府已批准中国公司参股(未来有可能控股)下一代英国核电站开发。初期,中国公司参股核电项目可通过少数参股;之后的新核电站项目中,多数控股也可以成为可行模式。对英国而言,不论是哪国的投资,都需要符合严格的安全规范标准。
  奥斯本说:“(这一参股)是中英两个历时最久、也是发展最快的民用核能开发国之间深化合作的又一例证。这也为英国政府下一代核电站开发计划注入了重要的新潜能。对英国而言,这意味着潜在的更多投资和工作岗位,也意味着长远来看消费者将享受更低价的能源。”
3.3.3 高精尖制造业
  ——航空航天业
  英国航空航天产业是推动英国经济增长和生产力进步的支柱性产业,具有较高的研发及制造能力,占全球市场份额17%,仅次于美国。英国在航空航天产品设计、研发、制造等多方面世界领先,在雷达、喷气发动机、超音速运输机、军用直升机等领域世人瞩目。

  目前英国引进了大量航空业的国际投资,世界最大两家大型飞机制造企业——空客和通用均在英国设厂,形成了强大的航空工业产业集群。空客A380 全面投入生产后,英国成为主要受益者,在生产A380 的机翼结构、燃料系统和飞机降落装置部件方面占据主要份额,预计今后30 年内英国公司每年可获得10 亿英镑的空客A380 合同,并为英国提供2 万人的制造业就业机会和4 万人的服务业就业机会。建议中国航空企业依托英国现有的航空产业集群,以空客A380 订单等相对稳定的市场需求为突破口,积极发展在英国的配套生产能力和产业服务。

  ——生物产业
  生物技术与诊疗被誉为21 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英国在生物医学和临床医学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现今世界第二大生物医药市场和研发国,生物医药行业在雇佣人数、销售收入、研发投入金额、吸引投资额方面都远远领先于其他欧洲国家。全球成功上市的新药有1/10 由英国研制。

  中英两国在生物医药行业存在着广泛的互补优势。英国具备行业领先的技术创新优势,需要吸引投资来实现后续的产业化;中国企业在研发环节较为薄弱,却存在巨大市场需求和投资能力。英方的研发优势加上中方的资金实力和市场容量,将形成完整的研发—生产—销售产业链条,顺利实现生物医药创新的产业化和商业化。特别是剑桥大学的大批生物医药专利正等待着中国投资者。

案例六:
  中国民营制药企业走向英国
  2007 年11 月,在中国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经费资助下,香雪制药公司剑桥中心正式成立,成为中国民营制药企业投资的第一家海外中药研究机构,也是中英双方在中医药研究领域中的一次成功合作。前中国驻英大使傅莹出席了剑桥中心成立的揭牌仪式,并给予高度评价。目前,该项目投资总额已超过2000 万英镑,先后与英国、中国的多家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所合作,在现代中药分离提取技术、现代中药制剂技术、中药药效评价及中药诱导人体胚胎干细胞特异性分化等研究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研究,取得了多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就当前中国生物产业发展形势来看,2012 年中国生物药品制造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775.43 亿元,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势头。但是,中国医药企业规模小,缺乏核心关键技术依然是行业发展的瓶颈,为此中国企业应积极寻找机会投资英国生物产业,融合英国先进技术,在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同时,以英国为平台大力开拓欧洲和全球市场。

  ——节能环保产业
  英国环保产业的优势领域包括清洁技术、水处理、空气和土地污染控制、海洋污染控制、噪音和震动控制、环境监测等。交通与工程顾问、公司零排放、电力、有轨城市交通系统世界领先;工程设计和建造以及过滤器、管道、控制和遥测设备的生产制造年均海外市场收入超过30 亿英镑;空气污染控制方面的技术和产品,以及噪音和震动控制领域的关键技术也均具有较高水平和优势。此外,英国的环境测试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大量知名环境咨询顾问公司活跃在英国环保市场,能够为客户提供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等一系列服务。

  案例七:
  雷士照明的节能产品投资
  中国雷士照明于2007 年进入英国市场,早期主要为一些世界知名品牌贴牌生产照明产品。在英国节能环保政策带来的巨大商机推动下,2009 年雷士照明开启了全新的经营模式,在英国市场全面实施雷士品牌策略并获得了骄人业绩。伦敦奥运期间,雷士照明价值数千万元的照明产品中标,运用于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公共区域、伦敦奥运会体育场媒体中心等场馆或区域。目前,雷士照明正依托英国市场,积极开拓欧洲和非洲市场。
  当前,英国正在以政府投资为主导,大力促进节能环保商用技术的研发推广,并在碳汇等领域抢占了世界节能环保产业的技术制高点。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期间,绿色经济产业是英国为数不多规模迅速增长的领域,该产业为英国创造了40 万个工作岗位。同时,中国也在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伴随环保理念的不断推进,市场需求将进一步被激发,中国企业投资英国不仅可以在英国市场发挥资金优势,还可以为中国市场提供融合先进技术的产品,在促进中英贸易的同时,推动中国解决环境问题。

  ——信息通信
  英国是欧盟最大的信息通讯产业基地,拥有8000 多家企业,雇员超过100 万人,贡献了GDP 的10%。英国同时是世界信息通信产业的创新中心之一,对发展电子产品有良好的商业环境和基础设施,索尼、日立、飞利浦、摩托罗拉等国际知名公司都在英国建立了研发中心。英国还是欧盟成员内最早开放电信市场和实行电信业私有化的国家,电信业高度发达、自由开放,电信服务企业的资本市值达1170 亿英镑,电信业每年产值约650 亿美元。

  由于活跃的科技创新独具投资增值优势,英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信息通信业厂商将英国作为全球扩张的起点。2001 年,中国两家知名信息通讯公司——中兴和华为先后进入了英国市场。2010 年,中兴英国公司营收达到2 亿美元,终端产品销量170 万台,数据卡份额超过了50%,手机市场份额为8%。

  案例八:
  中国华为对英国的大规模投资
  自2001 年在英国设立第一个办事机构以来,华为得到了英国相关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同时也为英国提供了领先的技术和产品,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2012 年9 月,华为宣布了未来五年13 亿英镑的在英投资和采购计划,预计该计划的实施不仅让华为有了为更多英国客户提供更优质服务的机会,而且也能够为英国创造出数百个新的高技术工作岗位。
  除上述两家移动终端制造商之外,目前中国三家移动通信服务商也均在英国开展了相应的业务。自2004 年中国电信欧洲办事处在英国伦敦正式开业以来,中国、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也分别与英国签订了合作协议,将在英国为中国企业提供国际通信服务,既扩展了中国移动通信服务商的覆盖范围,又可以为中国在英投资的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通信服务。

  目前,英国的软件和IT 服务、网络安全、云服务均具有极大发展潜力。2013 年,仅软件和IT服务行业便新增企业2500 家,新增就业岗位78200 个。英国不仅能够为中国企业提供稳定的市场需求,还可以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

  3.3.4 传统加工业和制造业
  ——汽车制造
  英国汽车研发处于世界领导地位,是欧洲第四大汽车生产国,第三大汽车销售市场。目前英国汽车行业本土品牌已全部出售给外国投资者,是英国对外资高度开放的行业之一,也是欧洲最多样化和产量较多的汽车生产和装配基地,全球很多汽车企业都被英国机械技术、优秀劳动力供给和良好商业环境所吸引。世界产量最大的7 个汽车生产商和17 个世界顶级的汽车零配件供应商均在英国投资,超过40 家知名企业如福特、宝马、丰田、日产和本田等均在英设有公司,覆盖了整体设计、发动机设计制造、关键零部件生产等汽车制造核心环节。经过多年发展,中国汽车企业在英国也形成了从研发到销售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

  案例九:
  上汽于英国投产MG3
  作为上汽全球45 亿英镑投资规划的一部分,伯明翰长桥基地被上汽打造为研发技术中心和MG3 欧洲制造业务的中心,主要的工程设计工作都将在此完成。未来上汽还将进一步向伯明翰业务注资,以支持研发中心推出更多新车型。在上汽集团投资的助力下,该基地不单恢复了生产,还首次推出16 年以来的两款新车,既重振了英国百年品牌,也为当地创造了400 多个就业岗位。如今英国技术中心、上海技术中心和南京技术中心在整合管理框架下,形成技术三角,为上汽的汽车研发提供了产品平台和技术的保障。
  案例十:
  吉利并购英国锰铜
  2013 年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以1104 万英镑收购了英国锰铜控股有限公司(伦敦出租车公司)的业务与核心资产。作为商业计划的一部分,吉利根据伦敦出租车市场发展需求,在TX4 车型的基础上开发新的车型,提升了伦敦出租车的能源效率和环保性能。收购后,吉利拓展了TX4的亚洲市场和欧洲市场,目前也正在探索进入英国私人租赁市场。
  2013 年7 月,英国政府公布了旨在加速英国汽车业发展并支持数千个工作岗位的20 亿英镑资金扶持项目,整个计划将推动英国汽车业的研发工作,以动力为重点,包括氢燃料、电驱动和其他环保技术。目前,该项目已进入第一阶段,即未来十年内英国政府和车界将各投资5 亿英镑,兴建一座研发中心,致力于开发低碳排放发动机技术,实现新发动机的商业化。中国汽车制造相关企业应积极响应此投资机遇,结合自身实力和比较优势,参与新型发动机的研发或配套产品的研发制造。

  ——食品产业
  英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食品和饮料市场之一,食品产业在增值、品牌和技术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每年推出约10000 种新产品。近年来,英国食品产业发展迅速,出口稳步增长,食品和饮料已成为英国第四大类出口商品。统计显示,英国食品饮料业有7000 多家企业,行业年营业额达1790亿英镑,为英国提供170 多万就业岗位。

  案例十一:
  > 光明食品收购维他麦
  2012 年5 月,光明食品有限公司和英国第二大谷物生产商维他麦公司在伦敦签约,光明食品有限公司以12 亿英镑,约合122 亿元人民币,收购了维他麦公司60% 的股份,是当时中国食品企业最大的一宗海外并购。通过这次并购,光明食品成功进入英国以及全球食品市场,在国际化战略中迈出了重要一步。

  3.3.5 现代服务业
  ——金融服务
  金融服务业是英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每年创造10% 以上的英国GDP 和约500 亿英镑的贸易顺差,雇佣员工200 余万。凭借深厚的贸易渊源、一流的专业人员、高质量的配套服务,以及语言、时区、法规等方面的优势,伦敦成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在证券和外汇交易、海事和航空保险、债券保险和交易、银行间拆借等国际金融市场上均占有重要地位。英国保险业位居欧洲之最,全球第三。伦敦是世界最重要的外汇交易市场、全球最大的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全球第二大期货与期权交易市场,全球最大的基金管理中心。同时还是全球最大的金属交易所、全球国际化水平最高的证券交易所、欧洲领先的能源交易所、全球黄金交易的结算中心、国际债券市场中心的所在地。伦敦金属交易所成交的非铁金属占全球交易总量的90% 以上,布伦特原油交易量占全球交易量的2/3并决定了英国在能源行业上的定价权。

  案例十二:
  广发期货收购英国NCM 期货
  2013 年7 月,广发期货旗下广发期货香港公司正式宣告收购英国NCM 期货公司100% 股权,是中资背景期货公司第一次在海外成功收购,标志着中国金融行业为实现国际化战略而迈出的历史性步伐,不仅有利于提升中资期货公司的国际化水平,更有利于将国际期货交易市场成熟的交易手段、先进的管理经验、产品设计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领先的信息技术系统等反哺国内同业,有利于中国金融业更加积极应对开放,为国内外客户提供更便利的服务。
  目前,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英国设立经营性分支机构外,在英国设立非经营机构的中资银行也在不断增加。2013 年12 月之前,在英国大型中资银行均以建立子行形式运营,未获建立分行许可,无法满足其业务扩张的需求,。2013 年10 月,第五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的重要成果之一便是英国监管机构同意考虑从事批发业务的中资银行在英国开设分行的申请,卡梅伦访华则具体落实了该项许可。伴随人民币国际化在英国稳步推进和伦敦金融城人民币业务中心计划的实施,中方仍将得到英国更加全面深入的支持,而中方则应依托伦敦金融服务的优势,大力夯实英国作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地位,并配合英方加强金融市场的开放与监管。

  ——文化创意产业
  英国在全球最早提出“创意产业”概念,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政策性推动创意产业发展国家。创意产业在英国已成为与金融服务业相媲美的支柱性产业,从建筑到音乐到计算机游戏和电影等领域,英国创新、多文化的创意产业十分发达,创意企业总数约占全英在册企业总数的6%。其中,英国广告业以其原创性享誉全球,全球超过三分之二的广告公司都以伦敦作为欧洲总部;英国的电玩游戏制作产出居全球第四,开发的数字游戏如《古墓丽影》等闻名世界;动漫产业也是英国创意产业中扩张最为迅速的子产业之一,《哈利波特》、《酷狗宝贝》等动漫作品在世界各地拥有数百万忠实影迷;英国音乐产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占全球音乐产业的15%,英国也是世界第三大音乐销售市场;英国在电视节目模式的发展上领导全球,节目模式时数输出占全球市场的53%,英国是拥有最先进数码电视市场的国家之一。

  中国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国家支柱性产业,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文化创意产业是典型的消费驱动产业,企业是市场主体,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决定了企业的成败和产业的发展前景。中国企业投资英国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可以获得优良的创新、创意、创业环境,还可以学习借鉴英国有关企业的经营理念、营销模式等多方面经验,进而实现“自内而外、兼容并蓄”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案例十三:
蓝色光标投资英国文化创意产业
  2013 年4 月与12 月,蓝色光标在香港注册的全资子公司蓝色光标国际传播有限公司先后认购全球著名的英国公共关系公司Huntsworth plc(以下简称Huntsworth)发行的6,300 万新股和全球最大的英国社会化媒体专业传播公司We Are Very Social Limited(以下简称WAS)的7,512 股普通股及 16,224 股优先股,从而以持有Huntsworth19.8% 股权和WAS 82.84% 股权的方式成功并购两家全球传播行业巨头。
  两次成功的海外并购,不仅是公司实施营销传播服务行业“全产业链”布局的关键步骤和“数字化”、“国际化”两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有利于满足全球客户对国际业务的多样化需求,满足市场发展需要,有助于提升公司整体的品牌价值。
  蓝色光标的海外投资序幕从英国开启,率先着眼欧美市场,正是看重英国在国际范围内的市场影响力、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实力及在营销传播领域的专业人才储备和丰富经验。
  通过持续的海外投资,蓝色光标力求逐步实现客户资源、专业技能及市场优势等多方面的协同效应,一举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专业传播集团。
  ——研发设计
  英国创新能力居世界领先地位,是世界上创新型企业最活跃的国家之一,拥有欧洲最顶尖的六所大学和全球最强的三所大学中的两所。英国在时尚设计、服装设计、汽车设计、IT 产品设计等方面也是全球领先。上海汽车、中国电信、中国南车、华为、波司登、雷士照明等中国企业都在英国设立了欧洲中心和技术平台。
2014-06-30 21:07 添加评论
0

halou2

赞同来自:

一次发不完,再申请个小号发。

继续

> 案例十四:
中国企业在英国的研发中心
2012 年,中国南车首家海外功率半导体研发中心在英国林肯郡顺利落成,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首个海外高端器件研发中心,研发内容涉及基础研究、工艺改进、产品开发和平台建设,承担新一代IGBT 技术、HVDC 晶闸管和碳化硅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
华为则投资2 亿美元建立了英国研发中心,研究领域包括光电子、终端设计、软件开发等,研究成果服务于全球140 多个市场的华为客户。2013 年华为CEO 任正非表示,华为将在英国设立新的研发中心,高端研究人员到2017 年将增加至300 名。
波司登在英国的运作则采用了“中国品牌、本土设计、全球采购、当地化营销”的模式,围绕欧洲市场、紧扣当地客户需求,设计、采购、销售团队均聘用英国本地的专业人士,2012 年波司登投资项目荣获了英国商业大奖“年度中国投资者奖”,是国内纺织服装企业首次获此奖项。

  ——房地产
  英国房地产行业有交易透明、物业配套完善等优良条件,与其它国际大都市相比,无论是住宅市场还是商业市场,进入成本和退出成本都比较低,尤其是伦敦黄金地段的房地产项目一直吸引着重要的国际投资。2014 年1 月6 日,美国房地产外国投资者协会公布的调查结果表明,伦敦击败2013年的冠军纽约成为外国房地产投资的首选地。仲量联行在2014 年冬季达沃斯发布最新报告,公布了2013 年全球吸引房地产投资最多的30 大城市。伦敦连续三年位居榜首。

  近两年伦敦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2013 年住宅均价平均上升10%,预计2014 年总体需求还将呈现上升态势。对于中国投资者来讲,英国房地产平均出租收益率大致稳定在4-6%,相对于中国国内城市(上海出租收益率为2% 左右),英国市场具有很高的吸引力。2012 年以来,中国企业在英国的商业性房地产投资迅速扩增,是英国房地产行业热议的海外投资者,不仅反映英国房地产市场有着可观的投资回报,而且也为将要进军英国房地产市场的中国企业积累了一定经验。随着中国国有企业和发展中企业越来越多的关注海外尤其在英国市场的投资,一股强大的投资浪潮继续涌向英国。未来,将有更多中国企业参与英国高端复杂的资产投资项目以及风险稍高的房地产开发项目。

  案例十五:
  2012 年以来中资投资英国房地产项目
  • 2012 年11 月:中投集团购买温彻斯特大厦。
  • 2013 年7 月:中国地产开放商总部基地控股集团与伦敦市政府签署了总额10 亿英镑的皇家阿尔伯特码头地产项目,将位于东伦敦面积35 英亩(141.6 平方公里)的废弃船坞区建成伦敦继老金融城、金丝雀码头之后的第三个金融区,重点吸引亚洲投资落地。
  • 2013 年7 月: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购得伦敦金融城标志性建筑劳合社大厦。
  • 2013 年8 月:万达宣布将投资7 亿英镑在位于伦敦西部旺兹沃思区、紧邻泰晤士河的黄金地段建设超五星级的万达酒店和顶级公寓,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0.5 万平米,建成后将成为伦敦最高建筑。
  • 2013 年10 月:中融集团董事长倪召兴宣布将斥资5 亿英镑在伦敦南部重建辉煌一时的“水晶宫”。
  • 2013 年11 月:中投集团与黑石商讨购入伦敦西部奇斯威克园区写字楼开发项目,交易价格为8 亿英镑左右。
  • 2014 年1 月:绿地集团签约伦敦将开发两个大型住宅项目,预计总投资12 亿英镑,包括RAM 啤酒厂住宅项目,近9 万平方米,规划开发集高层公寓、保障性住房、商业设施于一体的大型住宅社区;金丝雀码头金融区超高层公寓项目,近9.8 万平方米,该项目将成为英国最高的高档公寓项目。

  ——旅游业
  旅游业是英国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不仅是英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实现社会平衡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据统计,英国从事旅游业的企业有20 余万家,每年直接为英国贡献520 亿英镑,全部旅游产业链贡献更是高达1150 亿英镑。2012 年伦敦奥运会和英国女王登基钻石大庆,国际游客人数高达3100 多万人。预计到2020 年,英国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将达到150 万人。由于英国旅游服务需求巨大,在高级酒店、餐饮、景点建设、旅行社服务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潜在投资空间,大连万达于2013 年已宣布投资英国高档酒店项目。

  ——高端消费品
  近年来随着中国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升,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关注英国成功的高端消费品牌,希望通过投资并购将品牌引入中国市场。2013 年,中国大连万达集团以三亿两千万英镑成功收购了英国著名奢侈游艇品牌圣汐公司,成为近年来中国企业大规模的高端消费品海外并购典型案例。尽管收购过程遇到了一些列挑战,例如如何管理谈判进程、如何了解监管环境和审批程序等,突显了调和双方在文化及商业习惯差异的重要性,及不同审批程序可能对整个投资流程带来影响,但是,交易最终达成标志着未来中国企业将以更高的积极性参与竞逐英国高端消费品牌。

3.4 中国企业对英投资的潜力
  英国拥有6305 万人口,是世界人均消费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2012 年居民消费总额高达1.5 万亿美元。英国作为对外资持高度开放态度的发达经济体,其高度发达的高科技产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以及基础设施领域的巨大需求,为中国增加对英国投资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德勤PE 报告显示,2010 年后英国在私人消费、能源、基础设施、文化、通讯领域发生的收购次数显著增加。英国凭借尖端的技术与设计能力,开放和宽松的经济环境,对中国企业的吸引力将不断增强,特别是金融服务、信息与通讯技术、创新行业、生命科学与能源等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以及高科技领域,中英双边存在着较强的互补优势。根据指南编写组开展的调查问卷,超过7 成的中国企业看好对英投资的潜力。

未来中国企业对英国投资的潜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英国为目标市场,通过对英国投资提供更加本土化、更加便捷的产品和服务;二是以世界市场为目标,通过整合中国和英国的生产链条,提供质量更高的商品和服务,以打开发达国家市场,创造更高的附加值。

为此,中国企业对英投资应利用英国创新优势,把英国作为中国重要的技术来源地;更好地利用英国作为全球金融、保险、船运、期货交易中心以及传媒、咨询和信息中心的地位;更好地将英国作为品牌培育基地,凭借英国创意文化产业发达、品牌营销经验丰富,打造世界知名品牌;更好地实现互惠互利,尤其是在能源、基础设施、传统制造业方面,发挥中国资金优势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英国需求,为英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第四章

中英相关政府部门与投资促进机构

中国企业赴英国投资涉及到投资前国内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的管理程序和英国对外资企业的管理流程。鉴于中国与英国的法律体系、和行政管理程序、投资促进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双方的有关部门和机构职能各具特点(见表4-1)。中国企业赴英投资应熟悉中英两国的投资管理和投资促进体系。

4.1 促进中国企业到英国投资的中国政策与机构
  4.1.1 中国对企业境外投资主要政策
  ——关于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
2013 年12 月发布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3 年本)》规定,中方投资10 亿美元及以上项目,涉及敏感国家和地区、敏感行业项目,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

  中央管理企业投资项目和地方企业投资3 亿美元及以上、10 亿美元以下项目,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

  国内企业在境外投资开办企业(金融企业除外)事项,涉及敏感国家和地区、敏感行业的,由商务部核准;其他情形的,中央管理企业报商务部备案,地方企业报省级政府备案。按照规定由国务院核准的项目,由发展改革委审核后报国务院核准。核报国务院核准的项目、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项目,事前必须征求国务院行业管理部门的意见。

  ——对中央企业和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的政策
  2008 年商务部、外交部和国资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中央企业要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成为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表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表率,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的表率,成为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榜样。2012 年6 月国家发改委同外交部、工信部等12 个部门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境外投资的实施意见》,从加强宏观指导、切实完善政策支持、简化和规范境外投资管理、全面做好服务保障和加强风险防范、保障人员资产安全等五个方面提出了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开展境外投资等18 条措施。

  ——引导企业在海外注重环境保护
  2013 年2 月18 日,商务部、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对外投资合作环境保护指南》,从三方面对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环境保护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一是倡导企业履行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尊重东道国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保障劳工合法权益;二是要求企业遵守东道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履行环境影响评价、达标排放、环保应急管理等环保法律义务;三是鼓励企业与国际接轨,研究和借鉴国际组织、多边金融机构采用的环保原则、标准和惯例。

  4.1.2 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和地方发改部门核准与备案
中资企业赴英投资,主要由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和地方发改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境外投资
项目进行审核和备案。

国家发改委主要负责研究制定中国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中国经济发展和行业政策,监管和协调主管对外投资项目的立项审核。

国家发改委外资司主要是针对我国利用外资的状况,外债的总量控制、结构优化和监测工作;提出利用外资规划,提出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贷款规划和贷款备选项目等等情况来说。设处级机构有综合处,贷款一处,贷款二处,外资处,海外一处,海外二处。

该司对外投资方面的主要职责为:提出我国境外投资的战略,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目标,拟订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协调有关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的重大政策,参与研究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研究提出境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建议;起草境外投资的有关行政法规和规章;审核重大境外资源开发类和大额用汇投资项目;负责拟订境外投资用汇规划;组织协调多双边投资合作工作。

更多信息,请访问发改委外资网站:http://wzs.ndrc.gov.cn

  4.1.3 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核准与备案
  商务部和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对企业境外投资实行核准。商务部建立" 境外投资管理系统"。对予以核准的企业,颁发《企业境外投资证书》。《证书》由商务部统一印制,实行统一编码管理。 其相关职责包括:

  组织、协调实施“走出去”战略;指导和管理对外投资、境外加工贸易和研发、境外资源合作、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含公民出境就业)等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业务。起草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法律、法规,拟订相关部门规章和保障、监管等制度;会同有关部门提出财政、金融、保险、外汇、出入境等促进政策的建议;拟订并组织实施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业务的发展战略及规划。

  依法核准境内企业对外投资(金融类除外)并实施监督管理;制定国内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含境外就业)的资格标准和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规范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经营秩序。监测、分析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运行情况,制定和完善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等统计制度并组织实施。

  牵头研究、拟订重大战略性项目的规划布局和支持政策,统筹协调项目实施。

  拟订对外投资综合绩效评价和年检办法、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指导对外劳务合作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

  开展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方面的多、双边交流与合作,建立相关机制,商谈落实政府间合作项目;建立重点产业、企业联系制度,指导重大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项目实施。

  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境外安全保护和突发事件处置工作;负责牵头外派劳务(含境外就业人员)的权益保护相关工作。

  指导、组织、协调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的相关工作。

  指导和管理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方面的相关培训工作。指导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促进工作。详情请访问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网站: http://hzs.mofcom.gov.cn

  4.1.4 外汇主管部门的外汇审核与备案
  企业获国家发改委和商务主管部门许可后凭有关文件向所在地国家外管局申请办理境外投资外汇登记,之后直接到银行办理境外投资购付汇手续(图4-1)。

  ——申请《境外投资外汇登记证》
  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对外投资项目的外汇登记、汇兑管理及相关统计监测。企业向所在地国家外汇管理局分支局提交境外投资外汇登记申请,申请时一并提交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境外投资主管部门或金融类主管部门对项目的核准文件原件和复印件等相关资料。外管局审核并颁发《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证》,期限为5 个工作日。

  ——购汇汇出
  凭境外直接投资主管部门的核准文件和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证,直接在外汇指定银行办理境外直接投资资金购汇出手续。外汇指定银行进行真实性审核后为其办理。

4.2 英国相关机构
  多数在英外国投资并不受到管制。英国政府并没有负面清单;遵循“无障碍、亦无特殊优待”的原则,外国投资者可享有准入前国民待遇。在敏感领域如防务、有额外监管要求的领域如能源、银行、媒体及金融服务投资,英国国内及境外投资者则都需要取得相关批准。对一般投资者而言,以下机构与英国商业政策及投资行为较为相关:

  —— 英国商业、创新与技能部(BIS)
  英国英国商业、创新与技能部是英国主要经济管理部门之一,全面负责管理工业和贸易、科技、国际贸易政策和促进出口政策等,其主要职能包括: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双边投资、区域经济合作、对外谈判、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秩序维护以及欧盟内部政策谈判与协调和欧盟外部的多双边政策谈判协调等。

  ——英国贸易投资总署
  英国贸易投资总署(UKTI)是BIS 下属的为在英国新设企业或拓展业务等事项提供全面的专业服务的政府部门,下设六个司局。其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对重要的商业事项提供咨询;进行综合地区和位置选址分析,以帮助外国公司选择合适的开业地点;介绍产业关系网络,例如行业龙头企业、商会、大学及其他著名的研发中心;通过研发项目支持跨国公司在英国承办研发活动;通过研发合作项目协助外国与英国的公司建立起技术合作;通过全球企业家项目帮助外国企业家在英国开发商业机会;通过投资商开发网络向已在英国开业的公司提供持续支持。UKTI 在北京英国驻华大使馆、英国驻上海、广州、重庆领事馆都设有机构,可以为中国赴英投资的企业提供大量的免费服务。

  ——英国税务海关总署(http://www点hmrc点gov.uk)
  英国税务海关总署(Her Majesty's Revenue and Customs)是英国政府的非部长制政府部门之一,主要职责包括征收税项(直接税:包括所得税、公司税(CT)、资本增值税(CGT)、遗产税;和间接税:包括增值税、印花税等)、进口管制等。

4.3 中国对英投资服务促进机构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经商参赞处(http://gb.mofcom.gov.cn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经商参赞处在中资企业对英投资过程中的主要职责是宣传国际经济合作等商务政策;联系英国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工商界及社会各界,疏通和拓展中英经贸合作渠道,扩大对英经贸合作;促进对英贸易投资,为国内企业在英国投资、设点、参展和举办洽谈会等各类经贸活动提供服务;协助中资企业在英开展投资和贸易活动。

  ——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http://tzswj.mofcom.gov.cn
  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是商务部的下属机构,其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的主要职能有:1、为企业对外投资提供相关服务,促进中外企业间的双向交流合作,提升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2、受商务部委托,承担下述工作:(1)负责对外投资的促进工作;参与拟订并具体执行对外投资促进战略、规划及指导性意见。(2)指导并参与全国投资促进机构联席会议的工作;指导各地投资促进机构的工作。(3)进行与对外投资的相关专题调研。(4)组织实施跨地区大型“走出去”政策宣传推介活动。(5)代表商务部参加世界投资促进机构协会并开展相关工作。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http://www点ccpit点org)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是由中国经济贸易界有代表性的人士、企业和团体组成的全国民间对外经贸组织,开展促进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及各种形式的中外经济技术合作等活动,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关系的发展。目前,中国贸促会已同世界上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工商企业界建立了广泛的经贸联系,与300 多个对口组织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同一些国家的商会建立了联合商会;同时,中国贸促会还在16 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驻外代表处。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及其所属业务部门已经加入了许多国际组织,其中包括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保护工业产权协会、国际许可证贸易工作者协会、国际海事委员会、国际博览会联盟、国际商事仲裁机构联合会、太平洋盆地经济理事会、国际商会等。

  ——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http://cciip点org.cn/)
  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以下简称“投促会”)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由商务部主管的、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全国性投资促进机构。根据中国的经贸战略,充分发挥社团组织的作用,整合全国的投资促进资源和力量,建立全国性的经贸投资促进平台;促进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实施中国政府制定的投资促进战略;为促进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提供有效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协调发展,为繁荣经济、促进社会进步服务。投促会拥有一支专业化的工作团队和由业内资深人士组成的顾问团队,并与众多国际组织、社会团体、投资促进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投促会的高端策划和协调实施能力以及拥有的国内外各方资源,使之成为中国投资促进领域一支有活力、有前途、有作为的力量。

4.4 英国促进中国企业对英投资的服务机构
  ——英中贸易协会(http://www.cbbc点org.cn)
  英中贸易协会(The China-Britain Business Council)是由英国政府和工商业界共同支持的非盈利性对华经贸促进机构,协助中国企业开拓英国业务,是中英两国政府历来推崇的最重要的双边贸易促进机构之一。主要职能是促进中英双边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英中贸易协会是会员制机构,面向会员提供市场商情、组织定制的会员活动,并推出各类商务服务优惠价格。协会拥有近千家会员单位,专业服务团队覆盖了英国和中国大部分领区。英中贸易协会还做了面向中国企业介绍英国商机的专题报告——《投资英国》。

  ——伦敦发展促进署(http://www点londonandpartners.com)
  伦敦发展促进署是伦敦市官方发展促进机构,负责大伦敦地区的投资、旅游和教育在全球的推广和促进工作。该机构是由伦敦市长和其商业合作伙伴提供资金支持的非营利性的政府机构。伦敦发展促进署可以协助外资企业迅速高效地在伦敦创办企业,以最低的成本实现企业在伦敦落地。伦敦发展促进署不仅为大型跨国企业提供服务,也为尚处在起步阶段的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其提供的服务主要有落户、招聘员工、融入当地社区、打造商业网络、商业论证、提供优惠价格的办公场所和拓展业务。伦敦发展促进署在北京、上海均设有代表处,可以为中资企业赴英投资提高便利的服务。

  ——伦敦金融城(http://www点cityoflondon点gov.uk)
  伦敦金融城不仅是英国及伦敦市的经济心脏,也是全球领先的金融、商业和经济中心。英国金融城政府则是支持和推广金融城及城内企业的机构。机构为打造伦敦成为世界一流金融、贸易城提供支持,同时也给那些在金融城旅游、居留、工作的人提供服务。伦敦金融城在北京、上海的办事处同样拥有与在伦敦一样的国际化团队,他们可以提供金融策略、专业领域的服务。该机构所提供的服务主要是:负责联系并推荐中英专业化的金融服务机构;举办圆桌会议以及研讨会;为研究报告金融板块提供支持;发行中国金融服务新闻周报;以及为中国政府官员、监管者和金融领域的先行者提供支持。

4.5 金融支持机构
  ——国家开发银行(http://www.cdb.com.cn
  主要支持国家重点扶持和发展的新兴产业及重要基础工程建设煤炭、电力、石油石化、铁路公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农林水利以及邮电通信等。主要经营理念是商业化的运作,运用开发性金融理念和方法,发挥政策性银行在中长期融资的优势为投入高回报周期长的新兴产业提供支持。近年该行在推进国内企业走出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对一些国家具有战略性的产业企业进行境外投提供了融资、项目评估和咨询等一体化的服务。

  ——中国进出口银行(http://www.eximbank.gov.cn
  主要职责是扩大中国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设备进出口,主要服务领域涉及到船舶、通讯、制造、纺织、汽车、机械、家电及农产品等,同时进行保函、保理等相关业务,推进中国优势产业、项目进行境外投资,促进国际经济贸易合作。所转贷的外国政府贷款国别和国际金融机构覆盖23 个国家和7 个金融机构。2012 年资产总额达到了1.55 万亿元,贷款总额为1.18 万亿元,负债总额为1.53万亿元,实现37.9 亿净利润,穆迪、标准普尔、惠誉三大评级机构予的国际信用评级都与中国主权评级相同。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http://www点sinosure.com.cn)
  是由国家出资设立、支持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与合作、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国有政策性保险公司,于2001 年12 月18 日成立,已形成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公司为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合作提供保险等服务。业务范围包括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海外投资保险业务、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与出口信用保险相关的信用担保业务和再保险业务、应收账款管理等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及信息咨询业务等。海外投资保险业务是中国信保为鼓励投资者进行的海外投资而对投资者因投资所在国发生的汇兑限制、征收、战争及政治暴乱,以及违约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赔偿的政策性保险业务。在英国设有伦敦代表处,负责加强中国信保与投资英国和欧洲地区中国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支持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

第五章

对中国企业赴英投资的重要建议

  英国已经为中国投资者呈现了一个非常开放、多元化、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未来可以预见中国对英投资会继续大幅增长。为保障中国投资者进入英国取得成功,指南编写组经过与中英双方顾问团和相关企业的深入交流,对中国投资者提出如下建议:

5.1 积极利用英国投资促进机构的免费服务
  中英两国有多个投资促进机构,都可为在英国投资或拓展业务的中国公司提供免费的专业服务。部分英国机构还可为中国投资者提供初期免费的办公场所并提供其他相应支持,包括咨询服务、设立公司、招聘员工、工作签证咨询、寻找办公场所、帮助融入当地社区等各方面。更多投资促进服务信息,都可以在英国贸易投资总署、英中贸协、伦敦发展促进署、伦敦金融城等机构的网页上获取(详见第四章)。

中国企业赴英投资,可以积极利用英国投资促进机构提供的各类免费服务,深入了解投资英国的各类信息,尽快提升自身的适应性,为进入英国市场奠定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政策安排,遵守东道国的相关制度,提高投资效率。

5.2 重视中介服务的作用和价值
  中介服务包括为中国企业赴英投资提供咨询、评估、经纪等服务。根据指南编写组开展的调查问卷,大量中国投资者迫切希望通过咨询获得进一步信息和交流。75% 中国投资者希望得到商业咨询,63% 的中国投资者希望得到境外投资成功或失败案例信息,56% 的中国投资者希望得到政策咨询。但中国企业通过中介机构和通过政府推介的对英选择投资途径的比重显然过低。

  为使中国企业赴英投资能够有效识别和防范各种潜在的投资风险,包括商业风险、金融风险、社会风险、环境风险等,建议中国企业赴英投资要高度重视金融、法律、财务、商业咨询等各类专业中介服务的力量和价值,发挥专业服务机构的纽带作用。中介机构经验丰富,熟悉英国市场动向、工商税收政策和相关风险评估,可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各类便利服务,大大提高投资效率,节约企业投资和营运成本。

  法律方面,苏格兰、英格兰和威尔士及北爱尔兰是独立司法管辖区域。苏格兰法律制度混合普通法和民法,而英格兰、威尔士及北爱尔兰只有普通法制度。这就需要赴英投资的中国企业熟悉了解英国相关法律法规,如基本公司法、金融服务法规、竞争法、知识产权法、税收法等法律。只有熟知英国法律,了解英国商务文化、用工制度、劳务模式,才能更好地开展投资合作。聘请熟悉当地情况的律师事务所可利用其专业优势协助中国企业熟悉当地法律,并指导投资活动,提供全方位服务,规避法律风险,保障预期利益。

从融资角度看,为控制投资风险并成功实现投资预期回报,也应尽早开始与经验丰富的融资机构合作。金融机构具备的金融专业知识及对投资项目的把握和金融工具的合理运用将为投资人带来商业价值。

财务方面,计划前往英国投资的企业应尽早考虑向专业会计事务所获取专业的税务及财务咨询意见。由于投资目标国家的税收及目标公司的财务情况差异很大,可能影响到投资策略,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可以设计合理的商业投资架构。

商业咨询公司也是促进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中介力量。特别是在投资意向阶段和在投资过程中,商业咨询对于中国企业最终做出投资决策发挥着关键作用。

5.3 熟悉签证便利化政策
  中国公民前往英国需要申请签证。英国不属于申根签证区。英国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成都等12 个城市都设有签证中心。签证申请人需在线填写及提交申请表格,预约签证中心及签证时间,并支付签证费用。据统计,英国签证与移民局在2013 年为中国申请者签发了超过29 万份访问签证。纵观全部签证类型,96% 的签证申请者能成功获签。目前,英国处理非定居类签证的平均时间是7.2 天。英国正全力改进签证程序并为赴英投资者提供便利化服务,如快速签证服务(3-5 个工作日内完成受理);黄金时间服务(提供非正常工作时间的签证服务);护照返还服务(允许您在签证申请递交时取回护照,以便申请英国签证的同时可以申请其他国家签证或出国旅行);及VIP 上门签证服务(到您工作单位采集指纹和拍摄数码照片,同时收取申请表和申请材料并进行审核)。

更多信息可以参考英国签证中心页面http://www点vfs-uk-cn点com/smplchinese/additionalservice.html

5.4 提升企业在英国竞标能力,建立快速商业决策机制
  英国很多投资并购项目都是通过公开的商业招标过程来完成。根据指南编写组开展的调查问卷,60% 的被调查中国企业觉得中国企业竞标能力一般。适应这种局面,中国企业就需要全面提升在英国的竞标能力,克服语言、商业文化、法律法规方面的各种障碍。中国企业参与英国兼并收购项目的招标需要借助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咨询公司的专业支持服务,制定有竞争力的、符合英国市场需求的项目标书和竞标方案。中国公司也需要培养一批善于在英国竞标的专业化、国际化人才。在竞标成功后需要根据英国市场的快速反应要求在短期内迅速制定商业决策、开展投融资活动并迅速通过国内相关审批程序。特别是英国的很多商业性的招标项目往往需要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交易程序,如果项目投标、竞标缺少快速的决策机制,很可能会错过投资的最佳时机。建立快速商业决策机制,关键是要全面掌握英国市场信息,做出符合市场变化规律的、具有时效性和前瞻性的决策。当然,中国企业也需要通过与英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在英中资企业等广泛合作,结合实际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策略。

  案例十六:
  北京水晶石成功竞标伦敦奥运会数字图像业务
  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现已成为亚洲数字视觉展示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2009 年3 月水晶石通过国际招标击败其他16 家英国本土企业或欧洲企业,成功成为2012 年伦敦奥运会数字图像服务供应商。所提供的服务包括场馆设计可视化模拟、宣传推广数字影像制作、体育演示等科普教育传播、开幕式及所有仪式的数字内容等。成功竞标的主要原因是成本合理、具有能够实激励和鼓舞下一代年轻人的领先技术和创新能力并符合伦敦奥运会的目标、参与大型运动会的丰富经验、具有跨文化、跨领域的组合团队。
5.5 加强在英国投资后的本土化运作
  中国企业在英国开展本土化运作,努力为当地提供就业是投资英国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中国企业进入英国市场后的必然选择。

  本土化要着眼三个方面。一是投资模式的本土化。在英国投资面临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商业文化都与中国国内有很大差异,需要中国企业不断推进投资模式的本土化,摸索出符合英国实际的投资模式。二是管理体制的本土化。在对英国进行投资过程中,必然需要雇佣和使用英国本土人才。在人才使用理念、企业管理方式上,中英之间差距较大,中国企业要注重利用英国良好的企业管理环境,学习借鉴英国的先进管理体制。三是产品服务的本土化。赴英投资的中国企业要想在英国站稳脚步,就需要生产出满足当地社会需要的产品,提供符合当地需求的服务。

5.6 尊重当地社区,主动与工会协调关系
  英国有着强大的工会和良好的社区治理体系。中资企业在英国的挑战之一如何融入当地社区并与工会沟通和协调关系。要想在对英投资过程中提升自身适应性,就需要深入了解英国社会治理体系。例如了解雇员的法律权利和责任,帮助企业更好的处理与雇员的关系,了解如何激励团队可以确保建立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员工的忠诚度。为此,中国企业需要了解并尊重当地文化和习俗,尽快融入当地社会,处理好与当地居民的关系。英国是多元文化社会,民族宗教包容性强,社会宽容。促进中英两国的企业文化交流与融合,对深化投资合作关系大有裨益。中国企业也要积极向当地居民宣传中国文化和中国企业,建立与英国居民更加积极和谐的关系。

5.7 积极开放地与媒体打交道
  英国市场高度开放,媒体对市场的关注度很高。英国媒体产业高度发达,是世界信息传媒强国。英国各种媒体产品具有巨大社会影响力。拥有全球化经营经验的公司非常重视参加研讨会和媒体曝光,既能提高知名度,也可向业界投资者和公众展示公司的情况,提高可信度。

  中国企业赴英投资前,应及早做好准备与当地媒体打交道。要从长远角度考虑,积极准备应对各类挑战。积极做好公司宣传,为公关打下基础,聘请在英国市场声誉良好的顾问团队,对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做好准备,并主动与英国当地媒体打交道,逐步建立信任关系,借助媒体在当地工商界提高公司的知名度,树立公司具有建设性的形象。在遭遇不公正的舆论压力时,应注重宣传引导,通过媒体与大众交流,争取改变其原有态度。面对问题,也要勇于承担责任,不断积累经验,完善企业治理体系,树立良好的舆论口碑。

5.8 加强保护知识产权意识
  英国对知识产权保护非常重视,相关法制比较健全。在英国,知识产权所有者享有多项权利。所有英国的知识产权同时受到欧盟各种规则及指令的保护。外观设计、地理标识、保密信息以及数据保护等也属于知识产权范畴的特殊权利。中国企业投资英国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妥善处理技术专利问题。中国企业很多技术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西方国家引进。消化吸收后虽然产生了一些自主知识产权,但到英国开发市场时,很可能会与许可方的市场发生冲突,有可能会被起诉。中国企业要想在英国投资,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中国企业要加强与国内外权利人的沟通协调,及时提供知识产权方面的信息咨询和公共服务。在企业并购、技术交易等经济活动中强化知识产权审查机制,避免自主知识产权流失。支持企业运用法律武器和国际规则维护自身权益。

5.9 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主动保护生态环境
  中国一系列对外投资政策法规均要求,“走出去”的企业和境外合作项目,要履行社会责任,造福当地人民。英国环境优美得益于其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英国目前倡导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中国企业在英投资要依法开展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保护当地生态环境,遵守当地环保标准。企业对生产经营产生的三废和其他影响环保的因素,要有环境保护处理设施。要引导赴英投资的中国企业积极履行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树立中国企业良好对外形象,支持英国的可持续发展。鼓励中国企业使用英国的综合环境服务,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培训制度,向员工提供适当的环境、健康与生产安全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使员工了解和熟悉英国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定,掌握有关有害物质处理、环境事故预防以及其他环境知识,提高企业员工守法意识和环保素质。
2014-06-30 22:23 添加评论

要回答该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热门问题

问题状态

  • 最新活动: 2014-06-30 22:23
  • 浏览: 61121
  • 关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