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贸易数据“被增长” 粤港地区虚假贸易为重灾区
通过港澳地区国货复进口导致对港贸易虚高是多年积弊,但近期对港贸易增速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虚高。数据显示,3月内地对香港的出口增长了92.9%,创下自1995年3月以来的最高同比增速。海关总署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进出口数据均明显高于市场预期,其中出口同比增长14.7%,高于上月的10.0%;进口同比增长16.8%,高于上月的14.1%。
但漂亮的数据再次引发人们对于数据虚高的质疑。前四个月,虽然中国对传统出口市场欧洲和日本增速都有下滑,对美有10%以内的复苏,对港贸易却出乎意料地高。在整体经济数据并不十分理想的状况下,这一反常表现已经引起高层高度关注。
数据显示,前4个月,中欧双边贸易总值1681.6亿美元,下降1.3%。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979.8亿美元,下降8.5%。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1597.4亿美元,增长9.4%。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为1389.7亿美元,增长18.1%。与此同时,内地与香港双边贸易总值为1505.9亿美元,增长66%。
记者从接近决策层处了解到,高层已开始关注广东深圳等地近几个月来“登峰造极”的对港贸易数据,并可能严查原因。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认为,从港口吞吐量来看,中国各大港口的吞吐量均明显出现减速,同时,采购者经理指数中的新出口订单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这些都与不断走强的贸易数据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表明数据中存在着大量的热钱流入,最终导致了数据的‘被增长’。”
事实上,通过港澳地区国货复进口导致对港贸易虚高是多年积弊,但近期对港贸易增速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虚高。数据显示,3月内地对香港的出口增长了92.9%,创下自1995年3月以来的最高同比增速。《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此前从权威渠道获悉,最近数月的超速增长,不排除地方政府有推动数据增长的动力。
在海关总署每年公布的出口主要国别(地区)总值表格中,进口原产国(地)中有一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也就是海关统计人员常提到的“国货复进口”。
周世俭对本报表示,每年有相当一批广东省的企业为了获得退税,利用港澳管道,一进一出之间,每年产生了1000多亿的进口额。
海关人士向本报透露,一般而言,这与跨国公司的全球产业链布局策略有关,比如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跨国公司,产品在中国内地生产,出口至其亚太集散中心香港之后,根据该产品在内地的销量,再分拨一批货物回到内地。但他也坦言,由于中国特色的出口退税制度,确实存在一批企业为了规避境内直接销售的税率,采用到港澳“走一遭”的方式,再以几乎零关税进口内地。为了规范进出口行为,外贸主管部门也曾多次寻找解决办法,但也难以根除这一积弊。
本报查阅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发现,2012年进口原产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1428.6亿美元,2011年为1226.1亿美元,2010年为1068.1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