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离岸问答 » 综合保税区建设仍在路上

综合保税区建设仍在路上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挂牌,极大刺激了中西部各省市发力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综保区”)。

  继今年9月国务院批准设立贵阳综保区后,武汉近期又计划将正在申报的临港综保区扩容:在原有的阳逻港、沌口出口加工区两个园区的基础上,将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加入,升级为内陆最大的武汉江北综保区。与此同时,合肥也在加速申报综保区,并拟在未来把合肥作为出口加工区和综保区的叠加区域。

  新一轮综保区申报热正在中西部诸城拉开。

  多位专家对本刊记者表示,某种程度上,综保区是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奠基石”。在新一轮产业转移、以开放促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建设现有的综保区并充分使用到位至关重要。

  综保区申报热

  上海自贸区挂牌前后,全国各地综保区似乎有些躁动不安,中西部省份表现尤为明显。

  两个月内,宁夏银川、陕西西安、山西太原先后通过了其综保区的验收,湖南衡阳综保区则通过了预验收。此外,部分中西部省市也在竞相申请综保区,如武汉、合肥,兰州、赣州等。

  “对于中西部内陆城市而言,一步到位做到自贸区并不现实,所以当前很多地方就以推进模式先建综保区,未来再建自贸区。” 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教授邹薇接受《支点》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中西部内陆城市申请综保区深受“新一轮改革”大背景的影响,上海自贸区是一个标志性举措,它是综保区的升级版。

  的确,武汉、合肥在公布申请综保区的同时,亦公开表示有意进一步申报自贸区。以武汉为例,其目前的功能布局与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前颇为相似。

  经济、产业从沿海地区向内陆梯度转移,给中西部带来了更多机会。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叶学平表示,各地争建综保区,与“保增长、保稳定、转方式、调结构”的大环境有关。“国家设立上海自贸区的成功经验会进行推广,下一个自贸区尤为可能设在中西部。”他说。

  2008年,从国务院批准设立中西部第一家综保区——广西凭祥综保区开始,到时隔两年再设重庆西永综保区,再到现今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34家综保区,中西部省份共有14个。其中,中部省份5个,西部省份9个。此前,综保区一直设在东部沿海、沿边地区,自2010年以来,国务院批准中西部省份设立综保区的数量逐渐增多。

  “国家最初在沿海、沿边地区设立综保区,是改革开放的需要,如今在中西部设立则是其内在发展的需要。”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说。

  随着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逐渐深入,简单的“来料加工”开始转向高附加值的高档电子消费类产品,而这些产品与国际市场前沿挂钩,这需要给企业提供更为开放的通关环境。

  “综保区既是城市名牌,也是城市招商引资品牌。”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协会副秘书长焦建群对本刊记者表示,综保区享受国家相关进出口优惠政策,所以各地争抢。

  “加速度”通关

  当听说武汉正在申报江北综保区时,李胜洪难抑心中的喜悦。

  李胜洪是湖北省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公司的总经理。作为一家成立于1950年的进出口公司,多年来,他一直盼望武汉拥有自己的综保区。

  武汉东湖综保区申请得到批复并正式封关运行后,今年10月,李胜洪决心以第三方物流进驻该区。

  这不是他第一次接触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早在2009年,湖北粮油下属企业——湖北鑫龙吉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就进入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开展仓储物流、国际货运,但发展不太理想。如今,功能更完善的东湖综保区封关运行,尽管效果还未明显体现,但因本身亦经营进出口贸易,李胜洪决定再尝试。

  综保区是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一种,通常设立在内陆地区,是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国家级特定区域,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区、港口等多项功能于一身。企业可以在内发展国际中转、转口贸易、出口加工和检测维修等业务,从而来带动外向型经济增长。

  据焦建群介绍,大量综保区其实是在原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的基础上演化而来。

  为适应中国不同时期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1990年6月,国务院在上海设立国内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随后相继设立了保税物流园区、跨境工业区和保税港区,至2006年又将苏州工业园区的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整合为苏州工业园区综保区——即中国第一家综保区,目前已设立了113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国家把第一个综保区放在苏州工业园区,是因为此地集中了众多外向型企业,为解决加工贸易企业深加工结转并顺利通关而设立。”张燕生对本刊记者表示。

  如今,苏州工业园综保区监管货值(区内海关对货物的监管总值)连续多年位列全国第一,2012年监管货值达1080亿美元。而据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中国综保区外贸进出口总值(在区内报关并列入海关贸易统计的实际进出口货物)达到976.2亿美元,同比增长12.5%,远高于同期全国进出口增长速度。与此同时,武汉海关提供的数据显示,自今年6月底封关运行以来,截至2013年9月,武汉东湖综保区进出口贸易总值达8607万美元。

  “综保区的本质就是使企业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尽可能快的速度通关。”邹薇说,实际上就是在“免税”、“保税”和“退税”的基础上,简化手续,给企业提供便利。

  据悉,湖北粮油出口的菇类,通过保税仓储,就可以把不同时段生产的产品集中到区内,再出口到国外。此外,在区内也可进行简单的包装加工,譬如将大包装改为小包装,小包装改为精包装,再出口。

  类似路径,同样适用于综保区内从事加工贸易的其他企业。

  辐射区内外产业链

  高新六路和光谷三路十字交叉路口,数台起吊机正在作业,一米多高的绿色围网以此为起点,将首期1.82平方公里的武汉东湖高新综保区以“几”字形圈封。园区主入口西侧的联检大楼一楼,富士康、中外运和锦海捷亚等公司已入区办公。

  接近武汉东湖综保区的人士对本刊记者透露,当前该园区有19家签约企业,已入驻企业有3家,业务类别涉及生产加工、贸易和物流服务。

  “综保区要做强做大,必须要有世界500强企业聚集人气。”邹薇强调,只有形成高附加值的产业链,保持足够的货流量和土地使用率,综保区才能被带动起来。

  据了解,东湖综保区将围绕高新区“131”产业——分别为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和能源环保,以及高技术服务业打造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其中包括加工制造、检测维修、贸易服务和展示结算等。

  综保区的作用并不仅仅局限在带动区内企业发展,按国务院要求,综保区要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综保区仅几平方公里,它更多的是一个发光体和辐射源,要通过辐射把产业链延伸出来。”焦建群说,如果把产业链向外延伸将多个加工环节的附加值带出来,那就需要区外配套,所有成功的综保区,管委会的实际管辖权和管理面积都远远大于四至规划(东西南北)内的围网面积。

  2012年,成都高新综保区实现进出口总值262.23亿美元,位列全国第3位、中西部首位。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称,其上下游关联企业并不局限在区内,而是遍布省内各地,并协同推进。

  武汉东湖综保区也不例外。在规划中,区外共有9600平方米配套服务设施,提供接待、会议、餐饮、购物、住宿和休闲娱乐等。而没有在综保区注册的企业,若有外贸需求,亦可使用园区的第三方物流实现货物进出口。

  本刊记者还了解到,当前国家要“依托长江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即依靠长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三个城市群,做大上海、武汉和重庆三个航运中心,并把长江水运,内陆与沿江地区的水陆联运贯通。为此,国家发改委已于10月中旬来武汉调研,中西部地区正迎来发展机遇。

  “武汉应尽可能通过已有的和正在申报的综保区,将产业链辐射到周边及整个长江经济带。”邹薇表示。

  网络式无缝连接

  尽管中西部地区的综保区已占到全国的一半,但大多处于起步阶段。

  作为内陆地区的“无水港”,这些城市大多远离海口,无论采取哪种运输方式,相对东部沿海城市而言,物流成本都十分高昂。

  “武汉97%的外贸集装箱都是阳逻港上船,再从上海港口走出去。”李洪胜说,武汉还在尝试做临空经济运输。

  而产业配套差亦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上海海关学院副院长陈晖曾在其发表论文中公开表示,沿海发达地区关联产业的本地配套率已达95%以上,而中西部地区大都不到30%。

  在邹薇看来,保税区应尽可能靠港,即空港或河港。城市要实现商品“铁陆水空”网络式无缝连接,使得运输中不再产生任何成本和税收,从而形成产业集聚效果。

  如果说地理和产业条件是先天不足,那么人为因素则不能忽视。接受《支点》记者采访的多名专家认为,与沿海城市相比,包括武汉在内的部分中西部城市在招商引资方面缺乏热情,导致缺少品牌效应。

  “一方面,许多地方并没有把方案设想好,就去申请综保区。”焦建群说,然后,没有对入区企业根据规划进行筛选,就盲目引进,这将会导致产业链后续发展受阻。因此,“抢”之前要思路清晰,心中有数,要将产业链高端入区,产业链上下延伸的环节在区外产生附加值的增加。“抢”到后,要熟知熟会怎么去做,才更关键。各地综保区发展不平衡的差距,除区位等差距之外,更多的是“抢”来后不知综保区能做什么?该如何做?才能使赋予的优惠政策享受穷尽。造成端着金饭碗,却没有好饭吃!

  邹薇亦指出,综保区并不是市场运行的概念,而是国家介入之后形成,过于泛滥将导致有些地方简单地炒作概念。

  叶学平认为,综保区是市场内在发展的需要,地方应按需而设,国家在数量上要有控制,“一些地理位置优越的城市本身就具备辐射力,一个区域内的城市间应相互合作。”

  此外,与沿海城市相比,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外贸量相对较少,外向经济不充盈。今年上半年,仅有重庆以301.59亿美元排在全国各省外贸总值第10位。

  对此,焦建群建议,中西部地区应在“两头在外”的基础之上,亦可做“一头在外,一头在内”,针对国内市场通过入区保税,内销出区征税,从而既可以出口满足国际市场,又可内销拉动国内市场。

  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实施此策略。 2013年上半年,其进出口总值实现104亿美元。

  然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此颇感质疑。他表示,在上一轮综保区向中西部转移的过程中,“两头在外”的企业布局基本饱和,而“一头在外、一头在内”的策略对进出口总值贡献并不大。

  “中西部地区的综保区到了瓶颈期,‘两头在外’产业单一,对企业依赖性强,牵一发而动全身,后来者如何居上是整个行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他说。(支点杂志2013年12月刊)
2013-12-20 12:29 添加评论
0

kokia

赞同来自:

希望好好发展
2020-05-02 11:15 添加评论

要回答该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热门问题

问题状态

  • 最新活动: 2020-05-02 11:15
  • 浏览: 52420
  • 关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