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报》记者 赵杰 13年前,一个年轻人拖着疲惫的身体,乘坐地铁越过查尔斯河,来到美国波士顿政府中心,注册了一个叫Internet Technologies China的公司。两年后,这家中文名为爱特信的公司正式更名为搜狐。 这个年轻人就是中国互联网第一代的代表人物张朝阳,恐怕他当时自己也没有想到,以他为代表的一代“数字英雄”,在创业成功的同时,还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更改变了自古以来中国人传统的致富路径。 当世界将左脚踏入了互联网的河流之中,包括张朝阳在内的中国网络先行者也以各自的姿态奔波于这条路上。很难想象,如果互联网的浪潮提前10年到来,中国的今天和未来将会是一番怎样的格局。 在“互联网之父”伯纳斯?李发明万维网的1993年,张树新正在北京中关村与新婚不久的丈夫忙碌地做着传呼机的生意,三年后她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网络公司瀛海威。 同样在中关村混日子的软件设计员王志东,创建了新天地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在家里研发出“中文之星”中文软件平台,后来他创办了新浪。 那一年,马云还只是一个28岁的英语教师,他在杭州办了一家小小的海博翻译社;李彦宏时年24岁,正在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比他小三岁、创办了网易的丁磊则在成都一所大学里读三年级。 这一年,张朝阳取得了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从西安到北京,从北京到美国,故乡渐行渐远,理想渐行渐近。 在麻省理工学院实验室里,张朝阳第一次接触到互联网。他意识到,这是自己的方向。于是,在自己的31岁生日那天,他选择回国创业。 在2000年7月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前,搜狐经历了四次融资,共获得风险投资4000万美元。几乎同期,新浪、网易等也按照风险资本和离岸公司的模式,顺利地抢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前达成了纳斯达克上市的目标。“创业”和“VC”逐渐成为商务人士甚至大学生经常挂在嘴边的词汇。 第一波纳斯达克上市热潮无疑为最初的互联网偶像标注了身份。人们只记住了成功上市的丁磊、张朝阳和王志东,却已经忘记当年试图以金钱涂鸦方式,彻底占领北京公共汽车车身的那些人,王俊涛、李立农、陈一舟,这些名字隐退到了偏安之地。 张朝阳不仅仅引入了一种全新的企业运作模式,他也颠覆了国内企业家的传统形象。他为杂志拍上身赤裸的封面、玩轮滑、买游艇、攀登珠峰传递奥运圣火等特立独行的行为方式,深刻影响了2000年之后的创业群体。 从张朝阳到陈天桥,再到李彦宏,短短5年时间涌现的三波互联网偶像,从作秀时代到挟持技术,从大批空投海归到本地草根,中国互联网的变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巨大无比。 风险投资加海外上市的模式,历练和成就了一批像张朝阳一样的企业家,他们抓住了时代赋予的迅速成功的机遇,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来获得投资人和公众的信赖。 张朝阳们的成功,给中国百姓带来了风险资本和海外融资对企业家的评价标准。在这标准的筛选和淘汰后,留下来的佼佼者,集体代表了一种新的企业家形象——他们更有创造力和激情,而行为举止上也自然会表现为不拘一格的特立独行。 这,显然与百年来中国传统的企业家形象完全不符合,两者的创富路径自然也完全不同。自此,中国创业者的词典中多了“创业”和“VC”的词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