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王丹 上海报道 去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宣布“新三板”扩至全国的方案正式敲定,毋庸讳言,“国家队”的设立对于同在场外市场竞技的“地方军”区域股交中心来说,无形中增加了不小压力。 然而,新三板扩容后首批企业挂牌至今的近4个月时间,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下称“上海股交中心”)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借助自贸区的“东风”快速发展。 申请活跃日日加班 4月17日,上海股交中心业务三部总监陈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股交目前发展势头特别猛!每天宣介、接待忙不过来,为了保证审核不出现瓶颈,大家每天加班到夜里,新三板扩容后,事实上,对上海股交中心的正面影响更大。” 陈妍说,新三板扩容,在全国大范围宣传,事实上,使得整个场外市场的知名度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各地政府和企业对场外市场增加了了解和认识,并逐渐认可了这个市场。 数据显示,截至4月11日,上海股交中心的挂牌企业已达到740家,分布在28个省市,23个行业,其中股份转让板(E板)挂牌170家,中小企业报价板(Q板)挂牌562家,市场协助挂牌企业股权融资超过21亿元,债权融资,包括私募债在内,近10亿元。 同时,E板现储备企业还有400多家;Q板更多,因成批量上报,尚无具体统计数字。 新三板扩容后,上海股交中心的融资能力和交易活跃度依然保持着稳步增长。今年1月24日新三板正式扩容至今,根据上海股交中心的统计数据,E板挂牌企业共完成204笔成交,合计成交金额8852.48万元。 新三板扩容也促进了上海股交中心进一步创新。在相继推出了中小企业股权报价系统、私募债、重组并购业务之后,4月18日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于4月18日推出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份额报价系统(PELP)。 私募债方面,则自去年12月25日首单发行以来,备受追捧。至4月11日,已完成了7家次,发债规模达2.38亿元。 自贸区背景特殊 上海股交中心总经理张云峰曾指出,在很多方面,新三板与上海股交中心为代表的区域性场外市场是“平行”的。 如在服务对象上,新三板定位于服务创新型、创业型和成长性的中小微企业,而地方性股交中心定位于不能场内上市,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 融资手段和融资产品方面,上海股交中心更加灵活。拿私募债来说,按照陈妍的说法,纵观国内资本市场,只有上海股交中心在做真正的私募债,确实以中小微企业为主,担保措施、发行期限也灵活多样,而新三板则还未开放私募债。 “逾20亿元的股权融资金额,在当前整个场外市场融资难交易难这样大的背景下,是其他场外市场无人触及的数据”,4月17日,上海股交中心一家推荐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有数据统计,至2013年底,上海股交中心的融资能力是新三板的7.5倍(以2012年2月15日上股交开盘起算,同步计算新增企业的融资量除以企业家数),交易活跃度是新三板的12倍(总交易量除以所有挂牌公司的总月数,平均每个月的交易量对比)。此外,基于上海的区域优势,挂牌企业的市盈率也是新三板的两倍多。 陈妍表示,上股交三个前台、两个中台业务部门全部在做服务,只有一个部门承担监管;而新三板是几乎都在监管。“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各方面能力有限,光有监管是不够的,重要的是为要它们提供周到服务”,她说, 也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服务目的,帮中小企业融到资金,上股交的运营模式采取混业经营,而新三板等场外市场均是分业经营。上股交聚集了一批有资源、有服务能力的推荐机构,它们可以完成保荐加直投。 据记者了解,上海股交中心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盈利的场外交易市场。 “上海拥有不可复制的投融资环境,自贸区的设立又给股交中心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上股交有信心借助自贸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走出更广阔的天地。”陈妍对记者说。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目前,上海股交中心的自贸区平台已经完成了制度设计,技术系统正在论证当中,同时也在等待央行的一些政策。这将是一个境内外投资者均可投资、境内外企业均可挂牌的场所。 按照上股交总经理张云峰的说法,上股交的自贸区平台将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划分初创、成长、成熟三个层次,挂牌标准也是多层次和多元化的,门槛低的相当于目前上股交挂牌的Q板公司;门槛高的,条件有可能会超过创业板公司。 同时,自贸区综合金融平台的发展也是循序渐进的,先面向境内的股份公司和投资者,再拓宽投融资渠道,最后将挂牌企业范围逐步扩展到境内外企业。 “境外的债权融资成本便宜,由于境外投资者细分,有一批天使基金,股权融资也会更加容易”,陈妍说。 在一些推荐机构的眼里,上股交的自贸区综合金融平台,有望发展成上交所一直没有推出来的“国际板”,一些更适合引进境外资本的大公司将来也不排除会通过这条渠道融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