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以金融高度自由化为支柱的香港,面对上海,港人最怕的是金融中心地位被抢走。尤其“十二五”规划中将香港定位为人民币离岸中心,令港人每次听到中央提“人民币业务”都心里一颤,前海如是,上海自贸区更如是。 正如香港财经媒体指出,上海自贸区着力发展金融与服务业,与香港支柱产业雷同,一旦露出峥嵘,便是香港的有力竞争对手。在一定时段内,上海自贸区肯定会对香港造成压力,业务雷同、产业近似,上海不可避免地会分流一部分香港的业务。 白话来说就是上海要抢香港饭碗。 而面对上海自贸区的成立,不仅香港“心生醋意”,广东也酸味十足。所以,设立粤港澳自贸区,广东最积极,因为在上海自贸区获批之后,一直作为改革前沿阵地的广东就倍感压力和焦灼。因此,在原有粤港澳合作和相关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推出“粤港澳自贸区”的构想,是顺理成章。 消息称,广东粤港澳自贸区方案已于本月中旬正式上报国务院,此次由广东发改委牵头的粤港澳自贸区方案上交,意味着经过多方的权衡之后,方案已经成熟。知情人士分析,广东方面就自贸区方案与高层的交流已超过20多次。而且,粤港澳自贸区的方案也被多方人士看好,特别是考虑到与港澳之间的关系,获批的可能性较大。 其实,无论粤港澳自贸区是在何种方式下出台,其用意或许是“一箭三雕”。 其一,可以打消香港的顾虑,安抚香港。因为,粤港澳自贸区的出台,对香港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港澳自贸区是区域性自贸区,主要是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特性及优势,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创造高端服务业合作平台,利用香港优势提高珠三角和广东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个定位,避免了將来的”龙头”之爭,突出了香港的主导带动作用,意味著广东为香港服务业拓展內地发展空间,提供了更大、更全面的平台。一旦粤港澳自贸区获批,香港即可扩大市场地盘,增加经济规模,对港企更是商机。而且,自贸区内金融改革有助于克服建设过程中的金融短板,有助于为全国金融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积累经验,未来有望与香港一道促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共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多方都会受益。 而且,通览粤港澳自贸区方案,可以看出对香港是“青睐有加”。广东在粤港澳自贸区政策方面,参照已出台的中国(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并进一步提出创新体制机制的思路与措施。如在“负面清单”方面,考虑到粤港澳金融合作等因素,比上海自贸区要更为开放。且从有关粤港澳自贸区的轮廓及政策诉求显示,粤港澳自贸区虽然没有像上海自贸区全方位开放的定位,但开放程度以及创新措施,较后者力度更大。 其二是,粤港澳自贸区的成立凸显了中央设立备选项的含义。此前有消息称,援引一位官员的话,大致意思是对于自贸区的建设,是成熟一个批复一个。农业银行高级经济师何志成对此直言,上海自贸区的推进没有令中央满意。他表示,推进自贸区的整体目标是适应金融全球化趋势,“如果这一个(自贸区)推进不是很给力的话,还需要有备选方案”,这也是文件在强调建设上海自贸区的同时,推出其他自贸区的一个原因,“备选很重要”。此番论调似乎有一定道理,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初衷就是为了应付美国TPP方案,而TPP被视为美国重返亚太的标志,美国不再重视WTO,而这个TPP阻止中国进入,美国TPP的目的就是要与金砖四国和金砖五国相对立,所以,中国上马上海自贸区,为的就是应对美国,且自贸区是可以复制的。 对此,农业银行高级经济师何志成还指出,对比世界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区、自由港,如新加坡、韩国釜山、中国香港等地可以看到减免所得税,以及如迪拜的非常明确的补贴政策;另外,上海自贸区亟待破题的另一个瓶颈是金融开放,他建议允许外国商品交易所建立自己的期货交割仓库,引入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期货交易,扩大中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其实,除了方案已经上交的粤港澳自贸区,天津和重庆也纷纷跃跃欲试,搭乘上海自贸区头班车。 其三,加强珠三角地区区域与经济整合,开放和创新程度更大,手段更灵活。如果粤港澳自贸区最终得到批准,这将是在半年内批准的第二个国家级自贸区,因为上海自贸区才刚刚启动,相关政策优惠还未公布,更不用说试点效果的评估。与立足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自贸区侧重于金融改革试点不同,粤港澳自贸区更多侧重于对外,着眼于广东省与香港、澳门两地的经济联系,更加侧重于珠三角地区经济整合。 例如粤港澳自贸区方案中提到的,广东也希望在海关其他多个方面进行一系列探索。如探索建立“前展后贸”的贸易模式,探索在自贸园区建立“前展后贸”新型贸易模式,实现就地观摩、签订合同、办理进出口手续,并允许货物出区展示展销;支持园区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扩大“绿色关锁”的实施范围,即从陆路口岸延伸扩张到海空港口岸,探索推进粤港澳三地监管结果互认、监管数据共享等。 另外,粤港澳自贸区除了参照上海自贸区鼓励多种金融创新形式以外,按照广东省的计划,自贸园区不单设一级政府,设立法定管理机构并授予省级管理权限,依法负责自贸园区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招商引资、制度创新、综合协调等工作。同时,整合海关、检验检疫、边检、和海事等口岸单位的职能,形成协同统一的新型监管主体。这样不仅能够打破以往唯“招商引资”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模式,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简政放权思想,进一步发挥香港自由港和自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