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资讯 » 资讯 » 商业银行布局自贸区 挖掘需求备战金融创新

商业银行布局自贸区 挖掘需求备战金融创新

MCC 0

“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要切实建设好、管理好,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于自贸区的重点提及,让民众对于自贸区的关注度持续升温。

事实上,尽管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的相关细则尚未出台,但种种迹象表明,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银行、企业,对参与自贸区建设都表现出极大热情,紧锣密鼓地进行布局,为各项业务的开展搭桥铺路、创造条件,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对商业银行来说,“创新”无疑是布局自贸区的关键词。

为金融创新铺路

11月18日,全国首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上海农商银行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正式挂牌成立。至此,入住自贸区的金融机构已达到30家左右,其中,中资银行在自贸区设立分行的达10家左右。

不过,据记者了解,由于人民银行的监测系统尚未完全建好,金融改革的细则也没有出台,因而自贸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开展具体的业务工作。

“但这并不意味着自贸区的相关工作没有推进。”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人士告诉记者,相反,监管部门和有关机构都在紧锣密鼓地为自贸区业务的顺利开展铺路,相关配套建设工作正在推进。

在日前召开的复旦大学自贸区专场论坛上,上海银监局副局长马立新表示,“上海自贸试验区内有望建立一套征信体系,把现有的央行征信系统和包括工商在内的其他信用平台的信息都集合在一起。”

与此同时,对于自贸区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亦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上海市金融办党委书记孔庆伟表示,要把握战略机遇,主动协调推动金融管理部门出台金融改革创新实施细则,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外汇管理新机制等在试验区内先行先试。

自贸区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将对区内6000多家存量企业进行梳理排摸,帮助银行建立企业数据底账,争取在年内推动企业和机构开立自贸试验区专用账户(FTA账户);此外,计划年内整合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外汇资金集中管理、外币资金池账户功能,并推动首批企业试点。

积极备战业务创新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金融改革的试验田,商业银行即将在自贸区推出的每一项业务都可谓一次创新,都意味着对原有业务结构和业务模式的升级甚至重构。近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家银行都在根据自身优势制定相关业务创新方案,加紧备战。

“最重要的创新将集中在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开放以及跨境金融业务的进一步试点上。”据中国农业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行上海分行日前结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客户背景,已经成功推出新一代银关通业务。

“在自贸区内,租赁行业、转口贸易、大宗商品交易、股权投资、跨国地区总部等领域,可能将有机会优先获得自贸区的政策红利。”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行将提供跨境供应链融资、跨境授信服务、跨境资金池、海外并购贷款、创新型债务融资等金融服务。通过为企业提供新的服务,更好地将企业的融资需求、经营需求相结合,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同时,我们还将在一些新型行业领域进行金融服务探讨,如:高端医疗行业、教育行业、律师行业、跨境文化产业等。”中行上述负责人表示。

而建行则表示,除重点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跨境人民币、航运金融等产品创新外,还将向自贸区提供大额授信,用于区内港口、机场、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和资源配置平台、跨国贸易及并购、服务外包、租赁业务及航运产业等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

此前,交行董事长牛锡明亦曾在该行自贸区分行挂牌时表示,将积极参与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业务、跨境人民币业务,为自贸区企业开立美元账户和跨境人民币账户等等,这些都将成为交行业务创新的重点。

不过,业内专家表示,对于创新,在自贸试验区内先行先试的一是产品,二是监管,但最根本的还是银行的管理制度。对此,工商银行上海分行行长沈立强表示,该行将进一步按照国际化、市场化要求,在业务合规操作规范、国际市场反洗钱、信息交换和披露、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与国际规则相接轨。包括体制机制、管理流程、技术系统上的准备,在现有制度上有了一些突破和改进。

深挖客户需求是关键

从目前各银行的业务布局可以看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创新突破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备战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主要方向。

“从创新角度看,金融市场建设前景广阔。自贸区将成为人民币的离岸市场,与之相配套的人民币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外汇交易市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股权交易市场都会有全面的发展。”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黄志强说。

业内人士分析,从自贸区的国际经验来看,试验区将给具有跨境投资特征和需求的企业带来机会。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上海自贸区已吸引700多家新设企业进驻。其中,六成为贸易型企业,三成是服务型企业,另外1%至2%为金融企业,现代服务业企业占了企业总数的九成。

对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银行首席执行官兼行长李权认为,从自贸区目前的情况看,基本都与服务业相关。银行首先要在自贸区做好这类客户的金融服务。目前虽然有了负面清单管理,但企业在自贸区里真正从事的新业务空间还在探讨过程中。企业进驻后还涉及大量上下游的链条构建,可能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真正看清需求在哪里。

“综合目前各方面的信息判断,与大宗商品相关的贸易进展会比较快。因为自贸区既支持探索设立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和资源配置平台,又可匹配上海的港口优势。当企业做大宗商品相关业务时,银行就提供相关的金融服务。”李权表示。

事实上,由于自贸区通过账户区隔构建了与境内其他市场有限隔离、与国际金融市场高度接轨的独立金融环境,因而,这一制度设计不仅为进一步深化金融开放和创新提供了实现路径,而且为满足贸易、投资便利化环境下境内外企业更高的金融服务需求提供了有效渠道,构建了一个更加开放环境下金融服务与产品的创新池,促进金融服务深化。

为此,业内人士认为,商业银行应当深入挖掘企业需求,围绕FTA、FTN开展产品组合和创新,为境内企业“走出去”、境外企业“走进来”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更好地便利境内外企业外部贸易往来,为企业提高内部资金管理效能提供新途径,帮助企业提升全球产业链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评论已经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