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财富传承历来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如何让家族基业世代长青,是创富者们最关心的问题。现阶段,中国的富一代退休的脚步渐进,而富二代们似乎更强调“我的时代我做主”,当理想主义碰到现实主义时,市场在关注二代们是否愿意接班,或是否有能力延续家业。对于这个问题,位于纽约曼哈顿洛克菲勒中心顶楼的“秘密”,可能让富一代有所启迪。 位于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街区的洛克菲勒中心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都市计划之一,在1987年被美国政府定为“国家历史地标”,而在这栋大楼的顶层隐藏着关于洛克菲勒家族的“财富秘密”。 美国洛克菲勒家族的财富盛名,可以用“家喻户晓”来形容。自第一代创始人约翰·洛克菲勒创立了其庞大的石油帝国,世界上第一个亿万富翁就此诞生。此后,华尔街风险投资之父劳伦斯及美国政经大腕戴维,均出自于该家族。中国有句古话称“富不过三代”,但洛克菲勒家族已繁盛了六代,依然续写着财富神话,而财富能顺利一代又一代传承的秘密便与洛克菲勒中心顶层的机构有关。据资料显示,该机构为洛克菲勒家族成立的专属信托公司,其管理着洛克菲勒家族的财富规划和大部分股权。 家族第三代戴维·洛克菲勒在《洛克菲勒回忆录》中提到,在财产传承方面,鉴于其父亲担心后辈的成熟程度和经验,因此他设立了家族信托财产,严格限定任何一个受益人获取收益和动用本金的条件。而在子女30岁以前,信托财产的收益除了用于支付子女学费和生活费外,还分别捐赠给数个指定的慈善机构。 实际上,不仅是洛克菲勒家族,欧美地区多数家族富豪选择借道家族信托、家族基金会的财富传承体质,成就了家族财富的基业常青。例如,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家族,及政治世家肯尼迪家族等。同时,随着亚洲财富新贵的兴起,在财富规划方面,他们也瞄准了家族信托这篇蓝海。包括亚洲首富李嘉诚、龙湖地产掌门吴亚军、恒基兆业主席李兆基及新鸿基的郭式家族等。 【探秘】家族信托以“信”为本 家族信托的雏形可追溯到古罗马帝国时期。当时《罗马法》将外来人、解放自由人排斥于遗产继承权之外。为避开这样的规定,罗马人将自己的财产委托移交给其信任的第三方,要求为其妻子或子女利益而代行对遗产的管理和处分,从而实现遗产继承权。 在时间的沉淀下,这类“规定”逐步演变为法律条例。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与受托人签订信托合同,将其财产所有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管理信托财产,并在指定情况下由受益人获得收益。而家族信托是指个人作为委托人,以家庭财富的管理、传承和保护为目的的信托,受益人通常为家庭成员。 具体而言,家族信托是可定制、服务于特殊目的、能够为高净值人士提供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并且,由于打包在信托里的资产,已与个人其他资产分离,不会受到相关债务债权的牵连,具有免于追诉和永续的特点。此外,在产品存续期间,资产配置方式和策略可以根据委托人的实际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灵活调整。 招商银行私人银行部常务副总经理王菁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家族信托是私人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立的前提基于客户对私人银行的充分信任。私人银行扮演着客户的推荐方、资产的托管方及投资顾问的角色。私人银行首先将家族财产成立一个基金,然后交予信托机构投资管理。客户一旦与私人银行签署了家族信托的方案,意味着其独立出来的资产在未来的几十年内,其管理权交到了客户信任的第三方手中。 实际上,若非出于对私人银行和信托机构完全信任,富人们难以将自身的家族财产交予其管理。每一个家族信托方案,从初步设计到最终签订合同,需要耗费几个月的时间。其中,机构需要与委托人不断的沟通,在完全知晓委托人的财富规划和财产分配后,才能做出一款较理想的家族信托计划。 上海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企业通过信托方式传承有两种形式,一是私人银行将企业家的家族财产成立一个基金,交由信托管理公司投资运作,挑选实业公司进行投资。二是企业家将企业股权托给信托机构,企业家聘用职业经理人体系,信托机构作为监管,来帮助大股东监督职业经理人决策是否有偏差。 【格局】四足鼎立撑信托 据了解,促使高净值人群建立家族信托的动力主要归因于四方面。首先,家族信托下的受益份额及资产配置不用向公众公开,则家族财富分配的隐私受到了严格保护。以美国的肯尼迪家族为例,这个家族的财富一直笼罩着神秘色彩,其财富总量到底有多少,无人确切知晓,其原因就在于肯尼迪家族财富的世代传承是以信托基金的方式运行,以保护着每一代家庭成员的利益。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成为总统之后,他个人在家族信托中的受益份额才向公众披露。 再如,上市公司上市之后需向公众披露股东信息,但若通过信托来持股则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股东的隐私。通常情况下,招股书或者公司财报上只会显示信托的成立人和受托人,除非信托受益人在董事会或者高管名单中,否则受益人的信息不会被披露。 其次,家族信托是节税的利器,财产一旦打包进入家族信托内,意味着家族成员对其丧失了法律上的所有权,日后无须缴纳高额的遗产税。为了节税,拥有凯悦酒店集团的富裕豪门普利兹克家族的创始人,便设计了1000多个彼此毫无联系的家族信托来持有家族财产。通过这种方式,信托的收益转换成了资本和资本增值,而信托创立人在为受益人创造了价值的同时,又节省了信托资产转移中的赠与税。 普利兹克家族创始人去世前,他将价值十几亿美元的家族财产转移到了众多离岸信托中,只留下了25000美元的财产。在此情况下,尽管美国国税局宣称普利兹克家族应向政府缴纳5320万美元的税款,但是由于国税局也无法调查清楚这些结构复杂的信托究竟控制了多少家族资产,其家族最后缴纳了税款连同利息仅为950万美元。 第三,家族信托有紧缩企业股权的功能,委托人可以在信托契约中设立家族财产不可分割和转让或信托不可撤销的条款。 当家族财富传承到孙辈甚至重孙辈时,若按遗产分割法传承,股权或将散落到数十个亲属股东手中,松散的股权可能令家族企业的所有权面临极大挑战。例如,东亚银行曾因其大股东李氏,将控股权分配给了众多的家族成员而被稀释,从而遭遇了其他财团的狙击。 相比之下,上市企业雅居乐则利用家族信托成功解决股权分散的窘境。内地企业雅居乐上市之前,股权松散,陈家兄弟分别持股,陈卓林和陈卓贤为集团主席及副主席,陈卓雄、陈卓喜和陈卓南三人为执行董事和高级副总裁,陈卓林夫人陆倩芳为联席总裁。为完成赴香港上市的目标,陈氏将分散的家族股权集中注入一间名为Top Coast的投资公司,以其作为陈氏家族信托的受托人,陈氏五兄弟及陆倩芳为其受益人。目前,Top Coast仍拥有雅居乐地产60.8%的股权,为其第一大股东,能直接参与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决策。陈氏家族透过家族信托实现了股权集中。 最后,家族信托还可以达到“资产保护”的目的。企业经营中,难免牵涉债权风波。不过当资产打包进入家族信托中,意味着该块资产已经独立于其个人资产,即使受托人未来有可能破产,但信托内的资产免受追诉。我们在电视剧中常常可以看到,因父辈的公司破产,少小姐锦衣玉食的生活一去不复返,昔日所住的豪宅被法院查封,豪车被没收,无奈流落成打工族。剧情与现实生活总有差异,实际上,许多富一代为保证子女的生活质量免受个人公司财务纠纷的牵连,早已将房产和部分资产放入家族信托中,由信托公司代为管理。如果真的出现了电视剧中的情节,只能惋惜道女主角的富爸爸忽视了家族信托的好处。 【意义】解放富二代? 与经历了几代历练的欧美家族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家大部分属于创富第一代。理论上,子承父业应该是富二代的人生轨迹,不过,当前的富二代似乎更倾向“我的人生我做主”,强调自我意识,乐于尝试新鲜事物,或不愿意接班。 苏先生是干实业起家的商人,其最大的心愿就是培养儿子成才,以继承自己的事业。但是,令苏先生苦恼的是,苏先生的儿子对实业毫无兴趣,从小被送去英国上学的他反而迷上了珠宝设计,一心想在艺术领域闯出一番事业。存在苏先生这种烦恼的富商爸爸们数量不在少数,父辈从事制药、零部件制造、建材、皮具等实业,可儿子却偏偏热爱音乐创作、广告影视、电商行业或金融领域。另一方面,家中只有女儿的富爸爸们,更是担心女儿无力接班,女婿或又难安好心。如何守住自己的江山、延续财富是一代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德意志银行财富管理中国区总监黄凡指出,若富一代既想守住实业,同时能为第二代创造出独立创业的机会,家族信托为他们提供了解决方案。首先,富一代可把部分财产作为一个信托计划,其中设计到用于子女教育及创业的款项。例如,子女大学毕业以前,每月会获得一笔固定的生活费,以防子女养成炫富浪费的习性。待子女初入社会后,可得到一笔创业金,为他们打拼事业提供经济支柱。并在信托中规定,一代退休后,公司由职业经理人管理,信托公司监督且参与决策,二代为最终受益人。这便避免了二代因管理不善而造成公司损失,又保障了一代创造的财富。 香港明星沈殿霞在去世前,知其女儿暂无能力妥善管理她所留下的约一亿港币的资产,于是将财产交给信托公司打理。沈殿霞找到的信托管理人包括前夫郑少秋以及生前好友,若她女儿要动用遗产,需要经过管理人的一致审核。 【中国】内地私行试水家族信托 随着富一代面临退休的脚步渐近,对财富传承的需求日益强烈,境内中资私行也开始试水家族信托。王菁介绍到,2009年,招商银行对高净值人群的财富需求进行分析,发现其私行客户的第一关注点在于如何依靠财富管理机构获取高收益,偏爱投资产品。到2011年时,客户的目光向海外移民投资转移,对境外资产配置的需求增高。2013年,招行私行发现,相较于赚取财富,客户更重视守住财富,如何保障财富的顺利传承晋升为高净值人群关注的首位。 因此,招商银行私人银行推出家族信托,欲开辟国内家族传承的新大陆。据了解,目前招行私行家族信托的门槛定位于5000万以上,受托资产以金融资产为主,期限在30—50年(跨代),私行扮演投资顾问和资金托管方的角色。 但是,受限于境内房产及股权的登记及过户制度不完善,目前客户的房产和企业股权打包进家族信托的操作难度较大,所以该类资产也暂被搁置在外。 再者,鉴于境内外的监管条件不同,境内信托无法处理境外资产。不过,对此王菁解释道,相当比例的超高端客户已实现了资产的全球性布局,对于境外资产管理,招行将借助其在香港拥有全牌照的全资子银行——香港永隆银行来处理,在境外再设计一个家族信托包,将客户的境外融资产囊括在内。 实际上,相较于境外成熟的家族信托模式,境内的家族信托稍显稚嫩,且难免遭遇成长中的尴尬。首先,家族信托属于他益信托,但中国内地的信托法并未对他益信托做出明晰规定,仅在多受益人和继承人方面做了说明。第二,境内信托机构发行的多数产品为非标准化债券投资,热衷于通道业务,其对不同资产的配置和管理能力有待考量。第三,由于不动产和股权等资产在过户、登记和税务等方面存在法律空白,令境内家族信托的可操作的资产受限。 另外,与欧美等地区相比,内地的遗产税尚未开闸,无法发挥家族信托的节税优势,这也令家族信托对富豪的吸引力打了折扣。 【思索】家族信托并非无懈可击 虽说家族信托有众多优点,但也并非无懈可击,例如它在股权设置方面可能堵塞解决家族争端的出路。之前提到的普利兹克家族就因家族破裂,进而导致家族信托“灰飞烟灭”,令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商业帝国土崩瓦解。 1995年,普利兹克家族的掌门人杰伊·普利兹克在家族会议上宣布,将采用信托方式来处理庞大的家族财产,以维持家族的永续经营,当时每一个家族成员均无异议。令人没想到的是,杰伊去世后,由于普利兹克家族内部出现纷争,家族矛盾日益激化,家族资产最终以出售、上市等方式变现、分割,瓦解了以信托体系绑定的股权,价值150亿美元的家族财富终被瓜分。 由此可见,成立家族信托固然可以通过绑定不分散的股权来实现家族财富的传承,但是这一方式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用法则。由于产品在续存期中,信托持有资产的所有权中,使得受益人无法实施股权转让。所以,当家族成员关系不和谐时,家族信托可能会成为摧毁家族基业的利刃。另一种情况是,若家族成员众多,则容易发生摩擦,由家族信托控股的企业业绩或不及由其他方式控股的企业。 或许,家族的健康,相比起赚钱更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