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对中国平安和马明哲是个重要的日子,保监会即将公布平安股权交易审批结果,而这个结果很可能在马明哲意料之中。 随着保监会的介入、证监会的关注,以及国开行的非官方表态,泰国正大集团这场“蚂蚁吞大象”的戏码,似乎多出了许多变数。 不过有权威渠道向腾讯财经证实,尽管不确定因素众多,但中国平安高层对正大集团接盘股权信心十足。 虽然这一渠道并未透露中国平安高层的信心从何而来,但揭开正大集团在泰国政经两届的背景,不难看出,正大集团“并非一个人在战斗”, 其中泰国前总理炳·廷素拉暖的影响力或许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而这场交易远非表面看来那么简单。 交易波澜频起 2012年12月5日,汇丰控股公告,将所持中国平安15.57%股权出让给泰国正大集团,交易价格59港元/股,总额共计727.36亿港元,约合93.88亿美元。正大集团特设立了四家BVI公司(离岸公司的一种,BVI是英属维尔京群岛(British Virgin Islands)的英文名称缩写),受让中国平安的股权,这四家公司注册资本总额为20万美元。对于溢价收购中国平安股权,正大给出的解释是,“看好中国平安的发展前景。” 截至2011年底,泰国正大集团的总资产约63亿美元,要筹措资金吞下 中国平安的股权并非易事。“何况收购这笔股权的并非正大集团总部,而是正大集团旗下的四家子公司,这场交易堪称‘蚂蚁吞大象’。”北京一 家券商的保险行业分析师对交易充满疑惑。 虽然外界质疑不断,但没有影响交易的进程。很快中国平安发出官方声明,对正大成为其新任大股东表示欢迎,同时正告外界,正大集团仅是财务投资,不干涉中国平安的管理,中国平安会按既定策略发展。 交易看似进展顺利。第一部分已于2012年12月7日完成,涉及约3.5%的 中国平安股权,剩余部分只待保监会批复后,便可完成。 不过媒体对此事的关注,开始引发连锁反应。12月21日,财新传媒称,正大集团收购中国平安的部分资金来源于国开行,并且“明天系” 资金或涉及其中,并指中国平安高层知悉其中关联。 随即,正大集团、汇丰控股均发布公告,否认“明天系”参与其中。 而中国平安称,中国平安并不了解内情,并强调中国平安没有MBO计划。 媒体的质疑很快被涉及的多方关注。2013年1月8日,香港《南华早报》率先披露,国开行叫停了正大集团收购平安股权的贷款。 不久之后,国开行香港分行行长刘浩被调离。正大集团在官方声明中对资金来源的描述,由先前的“现金和国开行贷款”变成了“自有资金” 。 1月8日,中国平安H股下跌4.01%,市场担忧,这一消息会令保监会否决平安股权交易。但正大集团和中国平安似乎对此并不担心,两家公司在随后的声明中称,交易仍在进行。 平安说谎? 2012年12月底到2013年1月9日,腾讯财经独家从三位接近证监会的人士获悉,证监会已经开始关注,在中国平安的股权交易中,各环节是否合法合规。至于更详细的关注方式,受访人表示话题“太敏感”,拒绝在电话中说明。 1月9日晚,中国平安发言人盛瑞生回应“如何评价证监会对交易的关注”这一提问时,对腾讯财经表示,“未听说任何来自监管层的消息”。 很快监管层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平安可能未说明实情。1月10日早, 腾讯财经向保监会发出传真,问询平安股权交易进展。1月10日15时许,保监会终于对此事表态。保监会在给腾讯财经的书面回复中称,“保监会已经收到平安集团有关股权转让申请,并按规定进行了初步审核,已通知公司补充提交有关材料。” 这一回复证明,中国平安的股权交易确实没有受到影响。同时证明, 中国平安给媒体的回复“未听说任何来自监管层的消息”,可能并不完全真实。对于自身言论与事实的矛盾,中国平安表示“不方便回答”,并强 调“这个交易正在正常审批程序中”。 实际上,“交易正在正常审批程序中”是中国平安从未改变的对外口径,可见中国平安对这一情况十分笃定。 有权威渠道向腾讯财经证实,看似股权交易存在诸多变数,但中国平安的高层对正大集团成为其公司的新任第一大股东信心十足。但这一权威渠道并未透露,中国平安高层的信心从何而来。 炳·廷素拉暖其人 一位长期对中国平安保持关注的券商分析师猜测,中国平安高层的信心可能来自于对国内外形势以及泰国正大集团深厚背景的综合考量。 正大集团由华裔实业家谢易初、谢少飞兄弟创建于1921年,公司从农作物种子的销售开始,逐步发展壮大,如今已经跻身于东南亚规模最大和最具影响力的企业集团之列。而正大集团的壮大过程,与中国有着千丝万 缕的联系。上世纪80年代开始,正大集团就开始积极对华投资,在中国积累了大量人脉资源。最被中国公众熟知的,无疑是1990年在央视开播的《正大综艺》,这一收视率颇高的节目,也为正大集团在中国打开了市场。 在泰国,正大集团的影响力不仅仅停留在经济领域,其与泰国政界也有着紧密的关联。 在泰国政界,炳·廷素拉暖(Prem Tinsulanonda)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1980年至1988年他曾出任泰国总理,在担任总理职务之前,他是泰国著名将领,曾任泰国国防部长。卸任总理职务后,他任职泰国枢密院主席,是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最信任的人之一。毫无疑问,现年93岁的炳·廷素拉暖在泰国政界和军界都有着非凡的影响力。 而在官方背景之外,炳·廷素拉暖似乎还有另外一个身份。2009年, 环球时报》的一篇报道曾披露,炳·廷素拉暖曾长期担任正大集团首席顾问。 实际上,由于中泰建交已逾30年,炳·廷素拉暖在中国政经两界的人脉也颇为深厚,如果由炳·廷素拉暖为正大集团出谋划策,正大在亚洲的辐射能力或令人难以忽视。 不过,正大集团否认这一说法。正大集团在给腾讯财经的书面回复中称,炳·廷素拉暖并非正大集团的顾问,也未曾就中国平安股权交易为正大集团提供助力。至于《环球时报》的报道,正大集团未做评论。 但有公开信息证实,炳·廷素拉暖与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交集不少 。被报道最多的有两条信息。2002年10月,正大广场在上海开业时,炳· 廷素拉暖不远万里赶到中国,与谢国民一同出席了开业典礼。2007年1月22 日,炳·廷素拉暖应张九桓大使邀请到中国使馆作客,谢国民也是座上嘉 宾。 另有报道分析,炳·廷素拉暖与正大集团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2006 年泰国的政变举世哗然,泰国前总理他信因此远走他乡。2007年,他信的 支持者到炳·廷素拉暖宅前抗议,直指他是政变策划人。 分析人士怀疑正大集团对政变给予了财务支持,只因他信所代表的新兴产业阶层,动了以正大集团为代表的传统产业的“蛋糕”。 正大准备就绪 一位关注此事的券商分析师指出,如果有泰国其他财团支持,正大集团即使失去国开行的贷款,也有足够的资金完成对平安集团股权的收购。 2012年12月31日,中国平安披露《详式权益变动书》,正大集团用于收购平安股权的四家BVI公司注册资本总额大幅提升,达105亿美元,超过了交易所需的93.88亿美元。在12月7日的公告中,四家BVI公司的资本金均为5万美元,总计20万美元。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正大集团筹资逾100 亿美元。 而用四家公司完成收购,或许说明正大集团的资金来源比较分散。中国平安内部权威人士透露,此前摩根士丹利收购平安股权时,也是使用子公司来完成,目的就是区分不同资金来源,以便满足不同出资人的诉求。 汇丰的离去并不会给平安带来损失。10年时间,汇丰帮助中国平安建立起的后援平台已经具有国际水准,平安已具备足够的能力独自建设数据中心。 而正大集团“不干涉管理”的表态,无疑也是平安乐于看到的。在中国平安看来,正大集团并不陌生,早前正大集团子公司曾出手,接盘平安员工持股,帮助平安度过危机。 曾经患难与共,如今各取所需,对中国平安来说,再没有比正大更好的选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