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话题,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这个话题吸引人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国家有了钱,可以做很多事;企业有了钱,可以不断生产,让钱再生钱;老百姓有了钱,可以改善生活;用专家们的话说,就是扩大消费。前段时间,专家们就财富分配问题大发感慨,有人提议,将国家的巨额外汇储备分一些给民众;有人提议,把垄断行业上市公司的股份分给百姓;还有人干脆直接建议(包括一些老外),给每个中国人发一笔现金。 改革开放三十年了,中国从毛主席说的“一穷二白”,变成了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确实是有钱了,这样的变化的确不简单。还有一个可以让国家和国人在世界面前挺起腰杆的变化,就是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中国人,在短短几十年里积聚的财富,可与外国富豪们站在一起比个高低。 中国的存量财富,在连年高增长的财政收入,在连年出现的富豪排行榜上可见一斑;中国的增量财富,也在通过上述表现形式,不断展现给世人。这样的财富现象,确实让不少人感到扬眉吐气。但令人不解的是,这越来越多的存量财富和增量财富,似乎与为数众多的普罗大众无关。前几年曾有个说法,说是国内银行的储蓄存款,基本上是三七开,即30%的人,拥有70%的银行存款,这几年没人这么说了,但估计变成倒三七的可能性不大。无论怎么变,社会财富向国家和特殊人群聚集,已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如果再加上数量达几十万的国内离岸公司转移到海外的财富,中国财富分配的正二八格局,倒是有可能成立。 财富多了,对国家、对个人都不是坏事。但若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增量财富一直与广大民众无缘,就不能说是一件好事了。最近,有关部门推出了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意在刺激消费,给企业减压。结果如何,不得而知,但从网上的讨论看,叫好的人不多。刺激消费,要用钱埋单。可在增量财富与民众无缘的语境下,鼓励人们花掉手中并不多的钱,估计这想法太有点一相情愿。 也许是应了中国那句老话,“兜里有钱,心中不慌”。国人的消费心理之所以一疲再疲,不是大家不会花钱、不懂消费,而是人们没底气去大把花钱。存量财富与广大民众无缘已成定数,增量财富离广大民众很远也是现实。尽管专家们“民富国强”的呼声不绝于耳,但从目前来看,“民富”的理想,似乎离很多人的期望值越来越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