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资讯 » 资讯 » G20解读:G20面临分化 可能变为G3或是G2

G20解读:G20面临分化 可能变为G3或是G2

MCC 0

央视国际网络4月2日报道 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多国陷入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此次G20峰会被寄予厚望,人们希望能看到一条走出困境的道路,从金融、经济、贸易等各个角度,解决眼前的困难。在所有热议的项目中,以下四个话题无疑最受关注。

关键词:美元地位

3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发表了《关于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一文,其中有一点备受各方关注,即特别提款权(SDR)的转型议题。这一倡议着眼于将SDR转型为“超储备货币”,打破美元在全球储备货币中一枝独秀的现状。

周小川提出这一建议之后,同在“金砖四国”的巴西、俄罗斯、印度立即赞同。联合国金融、经济改革咨询团3月26日也向联合国大会提交报告,敦促世界领导人同意构建替代美元的国际储备体系。

有专家分析认为,由于美国目前经常账户的巨大赤字,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确实比较危险。但SDR转型为“超储备货币”,打破美元霸主地位,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最终可能只会成为给美国施压的手段。

更重要的是,如果想取代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需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员国85%的支持率。但IMF内部的话语权不是按成员数量平均分配,而是各国份额不同。仅美国一家,就掌握了17%的话语权。因此,要达到改革目的,必须打破现状,提高新兴国家在IMF中的份额。

关键词:IMF规模

2008年下半年,IMF所掌握的金融资源约有2500亿美元。但随着危机爆发,IMF连续为冰岛、乌克兰、匈牙利等国家借出资金,资源面临枯竭。

因此,美国、欧洲纷纷提出对IMF进行增资,将其可动用的金融资源提高到5000亿美元,同时赋予其更多职权,提高IMF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

前不久结束的G20财长会议曾发布公报,同意向IMF增资,扩大IMF在危机应对中的作用。

增资涉及到各成员国在IMF的份额问题。分析认为,如果发达国家希望新兴发展中国家拿出更多资金,就必须在份额上做出让步。

关键词:金融监管

这次危机让人们看到加强金融市场监管的重要性。对于加强金融监管的问题,欧美一直存在分歧。美国希望欧盟主要经济体扩大经济刺激计划规模;但欧盟认为,相比经济刺激计划,制定严格的金融监管体系更为重要。这样的分歧可能会对双方造成伤害:美国人可能花费过多,造成通胀爆发;而欧洲人的谨慎可能延长衰退时间。全球经济也势必受到以上结果连累。

目前看来,欧盟的举动似乎有效。美国副国家安全顾问弗洛曼就表示,奥巴马愿意推动制定一项全新的金融监管改革计划。但是,G20峰会是否真的能拿出各方满意的监管措施,依然是个未知数。

关键词:贸易保护

1931年,发达国家曾在伦敦召开峰会商讨如何避免经济衰退,但最后却陷入了各国纷纷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引发全球衰退的恶果。因此,在这次的伦敦峰会中,避免贸易保护主义再现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推出的保护主义措施多达78项,其中47项已付诸实施。其中,美国的“买国货”政策和法国汽车厂纷纷从东欧搬回国最受关注。一个被认为开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坏头,一个被看作东西欧裂痕因为金融危机而扩大的明证。但是,在发达国家自顾不暇的情况下,希望他们依然按照原有规则办事本身就不太现实。

因此,分析认为,尽管各方期待G20峰会出台关于抑制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但在金融危机影响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达成实质性的约束性机制依然存在一定难度。

王岐山在《泰晤士报》发表署名文章:

支持增加IMF财政资源

G20峰会召开之前,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英国《泰晤士报》发表署名文章,阐述了中国政府有关原则立场。王岐山在文章中就如何改革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表达了中国政府的观点:在确保安全和合理回报的前提下,中方支持增加IMF的财政资源。中方愿意积极参加筹集资源办法的探索,并尽自己所能进行这方面的努力。“我们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该通过以配额为基础的体系以及自愿捐助两种途径来调动资源,以取得贡献国家权利和义务的平衡。”

一些西方国家领导人曾呼吁,中国应把近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一部分贡献给IMF作为援助资金。王岐山在文章中回应说,资源增加的规模应考虑国家之间的差异而定,这些差异包括发展的阶段,人均GDP,外汇储备的性质、构成和支撑,以及该国经济安全对外汇储备的依赖程度等。“仅仅通过外汇储备的规模大小来确定贡献的规模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公平的。”

四国首脑刮起“嘴上风暴”

这次参加G20峰会的发达国家中,基本上形成了以美英为一方,以法德为另一方的两个对立阵营,在会议开始前,各国领导人先刮起了“嘴上风暴”。

英国首相布朗为说服与会领导人在峰会上达成他称为“财政刺激”的经济振兴方案,过去一个月内他相继访问欧洲联盟总部、美国、巴西、智利和法国。用他的话说,“世界每个成员必须成为经济刺激计划的一部分”。然而,法国和德国反对声日渐强烈,澳大利亚也不赞成。一些媒体形容这些西方国家分裂为美英“盎格鲁—撒克逊同盟”和“法德同盟”。

与英国、美国相反,法国、德国等欧洲大陆国家主张加大全球金融市场监管力度,不赞成以扩大财政支出刺激经济。

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上周说,把增加公共开支列入各国共同行动方案将致使经济复苏“不可持续”。

布朗3月30日晚与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通电话。唐宁街10号形容这次通话“有建设性,气氛友好”。但萨科齐次日威胁说,如果峰会不能在严格金融监管和打击离岸“避税天堂”上令法国满意,他将退出会议。

萨科齐1日说,他与默克尔交换意见后均认为,与会各方间“尚未达成牢固协议”,峰会公报不应由“错误妥协”构成。“从眼下立场看,法国和德国均对(草案)提议不满”。

对于法德的不满,美国总统奥巴马4月1日在与英国首相布朗会谈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二十国集团的立场分歧“被大大地夸大了”。奥巴马说,他与会不仅要阐明美方立场,而且也是“来倾听”其他国家声音的。他表示相信,与会各方能够求同存异,最终“达成广泛的一致”。

救市观点“亮剑”

美国:“救”字为先

美国在会前屡次敦促欧盟国家加大经济刺激力度,从而帮助全球经济脱困,但是遭到了以法国和德国为首的欧盟国家的抵制。

就在伦敦峰会前一个星期,美国的立场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与欧盟有所靠近,并开始“转守为攻”。

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3月26日说,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在伦敦峰会上力主提高全球金融监管标准。当天,盖特纳还宣布了美国强化金融监管的改革框架,拟对诸如对冲基金之类的金融市场主要参与者实行更严格的监管。盖特纳表示,美国将确保全球标准向自己的“高标准”看齐。

欧盟:“改”字当头

与美国相反,欧盟把加强全球金融监管和改革国际金融机构视为伦敦峰会的重中之重。

欧盟主张,所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和市场参与者无一例外都必须受到适当的监管和监督。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3月31日表示,欧盟希望伦敦峰会能就对冲基金、信用评级机构、会计准则、避税天堂、企业高管薪酬安排和资本充足率等金融改革议题作出具体承诺。

在拯救实体经济问题上,欧盟则拒绝加大经济刺激力度,主张重在落实现有计划,并强调应加强各国间协调。巴罗佐表示,欧盟将提出各国在实施经济刺激计划时应注意财政的中长期稳定。

新兴经济体:“权”字要争

作为二十国集团内部第三支重要力量,以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则希望打破现行国际金融体系长期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不公平局面,在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过程中扩大自身发言权。

有着“金砖四国”之称的中国、巴西、俄罗斯和印度日前一致呼吁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且改革进程必须充分反映全球经济的变化,保证新兴和发展中国家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和地位。

“金砖四国”主张,所有金融活动必须置于充分的监管之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必须强化其监控能力,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更加重视对全体成员国的公平监控,尤其是重视对那些有着巨额跨国资金流动、拥有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发达国家的监控。

此外,“金砖四国”还敦促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加快建设信息共享和政策协调机制,并确保宏观经济政策更为平衡、积极和协调。

包括“金砖四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同时希望,伦敦峰会能够遏制住保护主义并为发展中国家应对危机提供帮助。

发展中国家:着眼“新”体系

在举世瞩目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即将在伦敦召开之际,一些发展中国家纷纷对改革国际金融体系提出建议,强烈要求国际金融体系反映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建立新的国际金融体系。

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龙将在峰会上提议国际金融机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支持,推动多边金融体系改革。墨西哥经济学家、中国-墨西哥研究中心主任杜塞尔·彼得斯日前对新华社记者说,在二十国集团峰会上,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共同立场,扩大新兴经济体的话语权。

G20的变数:G3?还是G2?

G20伦敦峰会定于今日开幕。有人说,这将是一次成功的会议,它将在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展示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共识,传达各国应对危机的信心和合作的意愿。也有人说,它将是一次失败的会议,因为,它无法在改革国际金融秩序等重大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反而会凸现各国的分歧和矛盾。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中心主任江涌和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杜金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不约而同地表示,G20峰会后果难料。江涌表示,G20正式运作不到半年时间,远未成熟;而且,G20还面临分化的可能。杜金岷则表示,G20有一个缺陷——它目前仍是一个应急磋商机制,内部矛盾重重,效力不高。

然而,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重压面前,G20峰会仍有其值得期待之处。两位专家均表示,G20伦敦峰会能够达成某些共识,传递某些信心,就已是不错的成果。目前来说,G20仍是一个好过以往的新机制。

世界格局开始调整

广州日报:全球金融危机在去年爆发后,G20似乎一夜之间走到了国际舞台中心。面对此次危机,为什么世界选择了G20而非其他机制呢?

江涌:在G20登台之前,世界经济和金融领域有其他调节机制,主要是二战后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残余,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后来则发展出西方七国集团(G7),即由主要发达国家组成的机制协调世界经济。后来,G7(包括后来加上俄罗斯的G8)还建立了与发展中大国沟通的机制,即所谓的G8+5对话机制。

杜金岷:1999年诞生的G20机制是为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而设立的。由于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间,世界经济大致较为太平,G20的作用没有体现。

但本次危机的影响十分广泛,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和落后国家都受到冲击。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秩序面临很多问题和担忧,不是单个国家所能独自解决的,也不是G7所能解决的。

可以说,从G7到G20,本身就是最近20年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体现了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调整,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开始日益活跃。

广州日报:G20能否担当起拯救世界经济、改革国际金融秩序的重任?

江涌:如果G20成员国精诚团结,真正合作协调一致,它可以担负起这项重任。G20成员国的GDP总值占全世界的90%;贸易占全球的80%,人口占全世界三分之二,因此,理论上,它有可能担负起重任。

但从现实角度看,G20很难担负起拯救世界经济的重任。G20成员国形形色色,利益千差万别,心思各不一致,议题互不相同。由西方发达国家组成的G7已经难以协调彼此立场,由更多不同国家组成的G20在协调方面将面临更大困难。

杜金岷:在G20成员国中,欧盟、美国和中国三大主体的利益诉求各不相同,欧盟重视金融监管,美国热衷经济刺激,中国提出了美元地位问题,其间博弈十分复杂,需要多边协调。

G20前途未卜

广州日报:G20机制本身存在哪些缺陷?

江涌:G20从去年正式运作到现在,只有大约半年时间,G20没有相应的机构进行协调。

杜金岷:最大的缺陷就在于效力不高,这是因为G20包括太多国家,太难协调,很难达成共识。

广州日报:既然存在缺陷,那么,G20峰会召开的意义是什么?

江涌:G20峰会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就目前来说,世界也需要这种象征意义。G20是一个合适的对话机制。

杜金岷:本次G20峰会,只要不变成各国自说自话,争吵不休,只强调自身利益就算很好。伦敦峰会只可能做到两点:一、达成共识性的东西;二、传递信心,尤其是向全球企业家和工商界传递信心,这对于恢复经济增长十分重要。

广州日报:G20的命运会怎样,它将逐渐完善,还是前景不明?

杜金岷:就目前看,G20主要是一种危机处理小组的角色,至于未来走向是经常性机制还是应急处理机制,取决于其眼下的运行效果。如果运行不顺,未来完全有可能被其他机制所取代。

江涌:改善G20机制面临不少问题。美国仍在竭力维护其特权地位;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也不愿放弃特权。此外,G20还面临分化组合的可能。有欧洲国家提出了所谓欧盟+美国+中国的“G3”概念;还有美国学者则提出了所谓“G2”(中国+美国)的说法。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G20前途未卜。

圆桌会议

专家资料

江涌: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中心主任

点睛语

G20还面临分化组合的可能。有欧洲国家提出了所谓欧盟+美国+中国的“G3”概念;还有美国学者则提出了所谓“G2”(中国+美国)的说法。

专家资料

杜金岷: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点睛语

伦敦峰会只可能做到两点:一、达成共识性的东西;二、传递信心,尤其是向全球企业家和工商界传递信心,这对于恢复经济增长十分重要。

背景资料:

全球救市大事记

以下是2008年9月以来,世界各国采取的一些重大救市措施。

2008年

9月7日至16日,美国政府先后接管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集团等重要金融机构。

10月1日和3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分别通过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

10月12日,欧元区15国首脑在欧元区首次峰会上通过行动计划,同意各成员国为银行再融资提供担保并入股银行。德、法等国此后纷纷出台各自救市措施。

10月30日,日本政府公布约273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

11月9日,中国政府宣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两年投资约4万亿元人民币。

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会议就国际社会加强协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和支持经济增长达成一致,并呼吁改革世界金融体系,防止类似危机再次发生。

11月25日,美联储宣布投入8000亿美元,用于解冻消费信贷市场、住房抵押信贷以及小企业信贷市场。

12月12日,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就一项总额约200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达成一致。

12月19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美国政府将提供总计达174亿美元的紧急贷款以救援陷入困境的美国汽车业。

2009年

1月12日,德国出台新的经济刺激计划,政府将在2009年和2010年两年内投入总额最高为500亿欧元的资金。

2月13日,美国国会众参两院先后通过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的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

3月20日,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同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扩大资金规模,并决定为此提供750亿欧元(约合1000亿美元)。欧盟领导人还决定,将把对中东欧成员国提供的紧急财政支持的危机基金规模扩大一倍,增至500亿欧元。

3月22日,美国宣布将利用政府和私人部门资金,购买金融机构“有毒资产”,最高购买额可能达1万亿美元。 (新华) (本文来源:广州日报 )

评论已经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