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ürg Fedier(1955)自2009年1月1日起担任Oerlikon公司财务经理一职。自2013年3月前CEOMichael Buscher辞职后Jürg Fedier暂时接任公司领导人一职,直至2014年新任CEO Brice Koch 入职。Fedier 在加入Oerlikon之前,于2007至2008年在特种化学品制造公司Ciba担任财务经理。此前他在Dow Chemical公司的美国和亚洲分公司担任不同的职位。Fedier有苏黎世商学院的商学硕士学位且通过了洛桑IMD和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全球管理项目课程。
Oerlikon科技公司2013年将它纺织业务的一部分卖给了中国的金圣公司,这被看作是它投资组合重点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公司财务经理Jürg Fedier相信,与中国公司的交易会给双方都带来巨大的好处。他认为这次交易并不是什么亏本大甩卖,而是经济全球化自然衍生的结果。
可以看到,在过去几年中Oerlikon公司取得了良好的发展,这在业内是少有的。即使公司在2010年背负了巨大债务以及经历了经济的低谷,Oerlikon在今天依旧是行业内的佼佼者。2009年底公司的资本比率只达到11%,到2013年底其资本比率已经达到了51%。公司在2009年底的净债高达16亿瑞士法郎,而到2013年底Oerlikon已经拥有10亿瑞士法郎的流动资金。
在过去的3年中投资组合明显集中,因此风险和周期性都缩小了。在这一战略框架下,Oerlikon截止到2013年7月7日为止已经出让了它一半的纺织业务,甚至包括用于加工天然纤维的纺织机器及其零部件。这一系列举动的背景则是公司把生意转向了利润空间更大且更稳定的化学纤维领域。而天然纤维业务的购买者就是中国的金圣集团。
“金圣公司的中标并不是偶然”,Fedier说道。Oerlikon在中国已经和这个集团成功合作过了。这个中国的集团在当时并没有从事纺织机方面的生意,因此这一交易是对双方都非常有意义的。Fedier继续解释道,“此外金圣集团是唯一的对完全收购有兴趣且能让纺织机生意在亚洲扎根的中国企业”。
绕些弯路是有必要的
然而与这一中国参与者的交易并没有按照一贯的路线走下去。“在与金圣集团的代表和顾问的交谈中我们认为我们必须走一些弯路”,财务经理如此回忆说。部分的讨论是很难有提升的。一直到这次交易的最后都不断有新的要点被提出。“我们举行谈判,感觉似乎能够达成共识了。但是新的情况出现了,我们又绕回了谈判桌上”,Fedier说。通常我们习惯的是把焦点放在一个目标上,努力达成一致,最后签订合同。但是这样的方式在和中国人的谈判中根本行不通。即便签署了合同我们还要继续就一些注释进行讨论。Fedier相信,“在中国的谈判就是按照这样的方式。这也要和亚洲的文化联系在一起。这对于西方的参与者来说则是一种挑战”。
除了文化上的特性,他也将这种差异归因于许多中国企业在国际交易方面欠缺经验。“我比较容易接受这种方式的谈判,因为我已经在亚洲待了7年了”,Fedier说。此外,不管是Oerlikon公司还是金圣集团都有熟悉对方文化领域的代表,这也为这次交易带来了很大帮助。参与者对必要的背景信息有所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毕竟如果在交易中怠慢了合作伙伴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情。Fedier知道,“如果得罪了交易伙伴,那就要花费相当大的成本,去重新发起一次会晤”。
瑞士的传统公司也变得中国化
随着Oerlikon将天然纤维方面的业务出让给金圣集团,也意味着一家传统的瑞士公司被交到了中国人的手里。在这一方面的业务涉及到了从前瑞士东部的工业集团Saurer的一部分。Fedier认为,“这是全球化框架下非常自然的发展”。中国尝试进入原材料方面的领域,同时也想要确保技术和知识。这是一个在未来几年一直持续且会愈演愈烈的过程。Oerlikon的财务经理并不认同这是一些地方所谓的“亏本大甩卖”。他相信,“这次的讨论是充满情感的。中国人其实跟我们一样,他们也同样为我们提供了全球化扩展的良好可能性”。总之Fedier认为这次的发展是非常积极的。“瑞士公司是应该为世界市场提供些什么了。我们不必要为我们对国外市场的渴求而感到羞愧。”
同时这样的交易也能够带来一些新的机会。通过金圣集团Oerlikon公司也能更好的进入本地塑料纤维领域的市场。员工们也能在与中国的紧密合作中取得好处。他们得到了认识新文化的机会,同时也有了开展新事业的机会。就这点来说,与中国的紧密联系也为公司开拓视野做出了贡献。Fedier认为,“大甩卖的说法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个太片面的观点”。
本文来源:PWC ceo 杂志